拼音shè jì zhī chén
注音ㄕㄜˋ ㄐ一ˋ ㄓ ㄔㄣˊ
成語解釋
社稷之臣
⒈ ?稱春秋時附庸于大國的小國。也稱身負國家重任的大臣。
⒈ ?本指春秋時代附庸于大國的小國。語本后泛指擔當國家大任的官員。元·李文蔚。
引《論語·季氏》:「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禮記·檀弓下》:「有臣柳莊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
《蔣神靈應·第二折》:「若論此子,乃社稷之臣,棟梁之材,堪可掛印為帥?!?/span>
1.至于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其豐功盛烈,所以銘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