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墨
![繩墨](/d/file/titlepic/cidian159793.png)
詞語解釋
繩墨[ shéng mò ]
⒈ ?木工打直線的墨線。
例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不中繩墨。——《莊子·逍遙游》
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英carpenter's line marker;
⒉ ?比喻規(guī)矩或法度。
例頗循繩墨。
英rules and regulations;
引證解釋
⒈ ?木工畫直線用的工具。
引《禮記·經(jīng)解》:“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規(guī)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
《孟子·盡心上》:“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
南朝 宋 鮑照 《論國制啟》:“袤丈之木,繩墨左焉。”
《太平廣記》卷八四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奚樂山》:“有 奚樂山 者,擕持斧鑿,詣門自售,視操度繩墨頗精。”
清 戴名世 《史論》:“於是入山林之中,縱觀熟視,某木可材也,某木可柱也,某木可棟也榱也,某石可礎也階也,乃集諸工人斧斤互施,繩墨并用。”
⒉ ?喻規(guī)矩、準則。
引漢 張衡 《思玄賦》:“竦余身而順止兮,遵繩墨而不跌。”
唐 司空圖 《為東都僧化募雕刻律疏》:“風波未息,橫智鷁而難超;繩墨可遵,制心猿而有漸。”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二》:“此篇筆力超然,高風遠韻尚可想見,豈尋常詩人繩墨所能束縛。”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分股則帖括時文是已,先破后承,始開終結,內(nèi)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⒊ ?喻法度、法律。
引《管子·法法》:“引之以繩墨,繩之以誅僇。”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論》:“韓子 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
《后漢書·寇榮傳》:“尚書背繩墨,案空劾,不復質(zhì)確其過。”
李賢 注:“繩墨,謂法律也。”
唐 駱賓王 《敘寄員半千》詩:“嗟為刀筆吏,恥從繩墨牽。”
清 龔自珍 《古史鉤沉論》:“左執(zhí)繩墨,右執(zhí)規(guī)矩,篤信謙守,以待彈射。”
國語辭典
繩墨[ shéng mò ]
⒈ ?木工取直的工具。后借以比喻法度、規(guī)矩。
引《禮記·經(jīng)解》:「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
《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婦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規(guī)矩繩墨,無敢出聲。」
分字解釋
※ "繩墨"的意思解釋、繩墨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碑帖鑒賞大家秦公在《秦說碑帖》中指出,從宋朝開始的碑學和帖學風靡了近千年,文人若不明碑帖,如同農(nóng)夫不辨菽粟,木匠不辨繩墨。
2.汝等不加細思致想,掀起學難,招致釁端,辱沒學館,做下此等菲薄尊長、擾攘學宮之事,全無些許繩墨規(guī)矩,豈不怕儒、法、兵三家嗤笑我墨家之家聲門風耶?
相關詞語
- shí mò食墨
- yóu mò油墨
- shéng yī jiè bǎi繩一戒百
- jí mò瘠墨
- lì mò力墨
- mò shuǐ墨水
- dùn mò盾墨
- jī mò積墨
- shí mò石墨
- jí mò亟墨
- yí mò遺墨
- jí mò即墨
- jìn zhū jìn mò近朱近墨
- zhān mò氈墨
- dāo mò刀墨
- shéng tào繩套
- shéng qì繩契
- shéng zhú繩逐
- jì jì mǐn mǐn繼繼繩繩
- mò jú墨菊
- xiǔ mò朽墨
- gōu shéng鉤繩
- xián shéng咸繩
- mò miào tíng墨妙亭
- yǐn shéng引繩
- mò lǜ墨緑
- shéng lǚ繩履
- shéng jù繩屨
- zhòng shéng中繩
- āi mò埃墨
- zì mò漬墨
- mò jiā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