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áo rǎn
注音ㄊㄠˊ ㄖㄢˇ
⒈ ?熏陶感染。
⒈ ?熏陶感染。
引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體性》:“然才有庸儁,氣有剛柔,學有淺深,習有《雅》《鄭》;并情性所鑠,陶染所凝。是以筆區云譎,文苑波詭者矣?!?br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刑法》:“夫以圣賢之訓,父子兄弟之親,尚不能使陶染變革,去惡從善。”
宋 葉適 《張令人墓志銘》:“夫人父兄皆儒先生,自幼陶染詩禮間事,絶異於他女?!?br />老舍 《老張的哲學》第二八:“孫八 近來受新禮教的陶染,頗知道以‘鞠躬’代‘叩首’,一點也不失禮?!?/span>
⒈ ?陶冶薰染,感化之意。
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頗為凡人所陶染,肆欲輕言,不修邊幅?!?/span>
近感化
1.人在年少時候,精神意態還未定型,和人家交往親密,受到熏漬陶染,人家的一言一笑一舉一動,即使無心去學習,也會潛移默化,自然相似,何況人家的操行技能,是更為明顯易於學習的東西呢!
2.由于未成年人處于成長發展過程之中而尚未定型,因而易于“熏潰陶染”,可塑性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