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炭
![涂炭](/d/file/titlepic/cidian109843.png)
詞語解釋
涂炭[ tú tàn ]
⒈ ?爛泥和炭火,比喻極困苦的境遇。也比喻污濁的地方。
例有夏昏德,民墜涂炭。——《書·仲虺之誥》
民生涂炭。——《廣東軍務記》
生靈免遭涂炭。
英utter misery;
引證解釋
⒈ ?比喻極困苦的境遇。
引《書·仲虺之誥》:“有夏 昏德,民墜涂炭。”
孔 傳:“民之危險,若陷泥墜火。”
晉 潘岳 《西征賦》:“竭股肱於昬主,赴涂炭而不移。”
太平天囯 汪潭 《建天京于金陵論》:“於是龍車光降 金陵,日馭威臨 建業。后舞前歌,出軍民於涂炭。”
吳晗 《朱元璋傳》第三章三:“北伐的目的是為了治世安民,是為了拯生民于涂炭。”
⒉ ?借指陷入災難的人民。
引南朝 梁 沉約 《梁鼓吹曲·道亡》:“救此倒懸拯涂炭,誓師劉旅赫靈斷。”
清 呂守曾 《經史法戒詩》之十:“治安共説 梁天監,南北通和救涂炭。”
⒊ ?泥淖和炭灰。喻污濁之地。亦謂污濁。
引《孟子·公孫丑上》:“立於惡人之朝,與惡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於涂炭。”
《韓詩外傳》卷一:“廉潔直方,疾亂不治,惡邪不匡,雖居鄉里,若坐涂炭。”
《東觀漢記·趙熹傳》:“遇 更始 親屬,皆踝跣涂炭,饑困不能前。”
《資治通鑒·宋孝武帝大明六年》:“柳元景 欲救 懷文,言於上曰:‘ 沉懷文 三子,涂炭不可見;愿陛下速正其罪。’”
⒋ ?蹂躪;摧殘。
引《后漢書·黨錮傳序》:“海內涂炭,二十餘年,諸所蔓衍,皆天下善士。”
《水滸傳》第六三回:“濫官當道,污吏專權,毆 良民,涂炭萬姓。”
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戕賊人道,涂炭生靈,是不仁也。”
峻青 《故鄉雜記》:“如果不消滅這個敵人……我們的人民,不曉得還要遭受多大的涂炭。”
國語辭典
涂炭[ tú tàn ]
⒈ ?陷于涂泥炭火之中。比喻處境困苦。也作「荼炭」。
引《后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漢遭王莽,宗廟廢絕,豪杰憤怒,兆人涂炭。」
《三國演義·第六回》:「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涂炭,京城一空!」
分字解釋
※ "涂炭"的意思解釋、涂炭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一旦發生戰爭,就免不了生靈涂炭,為政者豈可不慎?
2.某國大地震期間,引發海水倒灌,橋梁毀壞,樓房塌癱,生靈慘遭涂炭,世界哀怨!有一“漁”人幸免于難,因為他出逃時駕著小船,正捂嘴竊笑把短信翻看!
3.因為在靖國神社都是供奉戰爭 亡的軍人,其中里面包括了甲級戰犯,這些人挑起了戰爭,以極殘忍的手段來 害無辜的百姓,逼良為娼,慰安婦,造成生靈涂炭等等罪行,豈容人們去瞻仰祭拜他們。
4.足下不知天命久已歸周,爾何阻逆王師,令生民涂炭耶!速早歸降,不失封侯之位,如若不識時務,悔無及矣。
5.她報道戰事,為的是表達自己對生靈涂炭那刻骨的痛恨。
6.她報道戰事,為的是表達自己對生靈涂炭那刻骨的痛恨。
7.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心狗肺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涂炭之苦!
8.在03年接受哥倫布快報的采訪時表示"原因就是這可以終結這次戰爭。我一直以來就是為了停止這次生靈涂炭的戰爭。"。
9.戰國七雄鼎足而立,各國皆有吞并海內、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納八方之野心,一時間,華夏大地,風云變幻,狼煙四起,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哀鴻遍野。
10.她報道戰事,為的是表達自己對生靈涂炭那刻骨的痛恨。
相關詞語
- tú liào涂料
- mù tàn木炭
- tú xiàng涂巷
- guī tú歸涂
- tú yā涂鴉
- yì tú tóng guī異涂同歸
- xuě lǐ tàn雪里炭
- cǎo tàn草炭
- hú lǐ hú tú糊里糊涂
- hú lǐ hú tú胡里胡涂
- hú tú胡涂
- huà tú化涂
- ní tú泥涂
- huì fàn huà tú彗泛畫涂
- méi tàn煤炭
- lú tàn爐炭
- shí tàn石炭
- mù tàn huà木炭畫
- yě tú野涂
- tú chú涂芻
- zhǐ tú軹涂
- jiāo tàn焦炭
- tàn jīng bàng炭精棒
- tú jīn涂金
- zhèng tú政涂
- shēng líng tú tàn生靈涂炭
- shēng líng tú tàn生靈涂炭
- shì tú仕涂
- huà tú畫涂
- chái tàn柴炭
- zhōu tú州涂
- zhì tú擲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