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án quē
注音ㄨㄢˊ ㄑㄩㄝ
⒈ ?亦作“刓闕”。磨損殘缺。猶敗壞。
⒈ ?亦作“刓闕”。磨損殘缺。
引前蜀 杜光庭 《錄異記·許君》:“因得古碑,文字刓缺,不可復識?!?br />宋 李清照 《<金石錄>后序》:“遇書史百家,字不刓闕,本不訛謬者,輒市之,儲作副本?!?br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臥佛寺》:“門西有石盤,方廣數丈,高亦稱是,無纖毫刓缺?!?br />清 王士禛 《漁洋詩話》卷中:“東坡 《送李孝博之嶺表詩》碑,在 蜀岡禪智寺,斷仆已久,而字畫幸無刓缺?!?/span>
⒉ ?猶敗壞。
引唐 韓偓 《春陰獨酌寄同年李郎中》詩:“詩道揣量疑可進,宦情刓缺轉無多?!?br />宋 岳珂 《桯史·燕山先見》:“若沿邊諸郡,士不練習,武備刓缺,則置而不講。”
1.乃自近歲以來,士習澆漓,官方刓缺,鉆窺隙竇,巧為躐取之媒,鼓煽朋儔,公肆擠排之術,詆老成廉退為無用,謂讒佞便捷為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