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òu zhāng
注音ㄗㄡˋ ㄓㄤ
⒈ ?臣子向帝王呈遞的意見書。
英memorial to the throne;
⒈ ?古代臣屬向帝王進言陳事的文書。
引宋 歐陽修 《太尉文正王公神道碑銘》:“其后公薨,史官修 真宗 實録,得內出奏章,乃知朝廷之士,多公所薦者?!?br />元 薩都剌 《題進士索士巖詩卷》詩:“迫宴封幾事,平明出奏章。”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七回:“頭回看見京報有他的奏章,説是已經降了多少?!?/span>
⒈ ?古代臣子向君王進奏的章疏。
引《初刻拍案驚奇·卷二〇》:「次日這樁事,早報與上司知道。少不得動了一本,不上半月已到汴京,奏章早達天聽。」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七回》:「頭回看京報,有他的奏章,說是已經降了多少?!?/span>
1.王氏心里憋氣,筆貼式掌管翻譯滿漢奏章文書、記錄檔案文書,領催掌登記檔冊、支領官兵俸餉,都是佐領旗下的低品官。
2.方才他帶著清弱的微笑聽她怎樣學他的筆跡披閱奏章,怎樣用龍符調兵遣將,怎樣孤注一擲,布下那天羅地網。
3.十常侍眾人人藏匿區星等人作亂奏章,我前往諫之,不料陛下不聽吾之忠言,卻聽信十常侍之言。
4.蘇味道在處理政務時,善于向皇上陳奏,由于熟悉典章制度,他上朝言事可以不帶奏章,只憑口頭稟報,侃侃而談。
5.奏章經過‘批紅‘以后,再交內閣撰擬詔諭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