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吳子曰:“夫總文武者,軍之將也,兼剛?cè)嵴撸乱病7踩苏搶ⅲS^于勇,勇之于將,乃數(shù)分之一爾。夫勇者必輕合,輕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將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備,三曰果,四曰戎,五曰約。理者,治眾如治寡;備者,出門如見敵;果者,臨敵不懷生;戎者,雖克如始戰(zhàn);約者,法令省而不煩。受命而不辭,敵破而后言返,將之禮也。故師出之日,有 之榮,無生之辱。”
吳子曰:“凡兵有四機:一曰氣機,二曰地機,三曰事機,四曰力機。三軍之眾,百萬之師,張設輕重,在于一人,是謂氣機。路狹道險,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過,是謂地機。善行間諜,輕兵往來,分散其眾,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為事機。車堅管轄,舟利櫓楫,士習戰(zhàn)陳,馬閑馳逐,是謂力機。知此四者,乃可為將。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眾,怖敵決疑。施令而下不[敢]犯,所在[而]寇不敢敵。得之國強,去之國亡。是謂良將。”
吳子曰:“夫鼙鼓金鐸,所以威耳;旌旗麾幟,所以威目;禁令刑罰,所以威心。耳威于聲,不可不清;目威于色,不可不明;心威于刑,不可不嚴。三者不立,雖有其國,必敗于敵。故曰:將之所麾,莫不從移,將之所指,莫不前 。”
吳子曰:“凡戰(zhàn)之要,必先占其將而察其才,因形用權(quán),則不勞而功舉。其將愚而信人,可詐而誘。貪而忽名,可貨而賂。輕變無謀,可勞而困。上富而驕,下貧而怨,可離而間。進退多疑,其眾無依,可震而走。士輕其將而有歸志,塞易開險,可邀而取。進道易,退道難,可來而前。進道險,退道易,可薄而擊。居軍下濕,水無所通,霖雨數(shù)至,可灌而沈。居軍荒澤,草楚幽穢,風飚數(shù)至,可焚而滅。停久不移,將士懈怠,其軍不備,可潛而襲。”
武侯問曰:“兩軍相望,不知其將,我欲相之,其術(shù)如何?”
起對曰:“令賤而勇者,將輕銳以嘗之,務于北,無務于得。觀敵之來,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為不及,其見利佯為不知,如此將者,名為智將,勿與戰(zhàn)矣。若其眾[灌字“氵”旁換“讠”旁]嘩,旌旗煩亂,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縱或橫,其追北恐不及,見利恐不得,此為愚將,雖眾可獲。”
譯文及注釋
吳子說:“文武兼?zhèn)涞娜耍趴梢詣偃螌㈩I(lǐng)。能剛?cè)岵⒂茫趴梢越y(tǒng)軍作戰(zhàn)。一般人對于將領(lǐng)的評價,往往是只看他的勇敢,其實勇敢對于將領(lǐng)來說,只是應該具備的若干條件之一。單憑勇敢,必定會輕率應戰(zhàn),輕率應戰(zhàn)而不考慮利害是不可取的。所以,將領(lǐng)應當注重的有五件事:一是理,二是備,三是果,四是戒,五是約。理,是說治理眾多的軍隊如象治理少數(shù)軍隊一樣地有條理。備,是說部隊出動就象面對敵人一樣地有戒備。果,是說臨陣對敵不考慮個人的 生。戒,是說雖然打了勝仗還是如同初戰(zhàn)時那樣慎重。約,是說法令簡明而不煩瑣。受領(lǐng)任務決不推諉,打敗了敵人才考慮田師,這是將領(lǐng)應遵守的規(guī)則。所以自出征那一天起,將領(lǐng)使應下定決心,寧可光榮戰(zhàn) ,絕不忍辱偷生。”??
吳子說:“用兵有四個關(guān)鍵:一是掌握士氣,二是利用地形,三是運用計謀,四是充實力量。三軍之眾,百萬之師,掌握士氣的盛衰,在于將領(lǐng)一人,這是掌握士氣的關(guān)鍵。利用狹路險道,名山要塞十人防守,千人也不能通過,這是利用地形的關(guān)鍵。善于使用間諜離間敵人,派遣輕裝部隊,反復騷擾敵人,以分散其兵力,使其君臣互相埋怨,上下互相責難,這是運用計謀的關(guān)鍵。戰(zhàn)車的輪軸插銷要做得堅固,船只的櫓、槳要做得適用,士卒要熟習戰(zhàn)陣,馬匹要熟練馳騁,這就是充實力量的關(guān)鍵。懂得這四個關(guān)鍵,才可以為將。而且他的威信、品德、仁愛、勇敢,都必須足以表率全軍,安撫士眾,威懾敵軍,決斷疑難。發(fā)布的命令,部屬不敢違犯,所到的地方,敵人不敢抵抗。得到[這樣的將領(lǐng)]國家就強盛,失去他,國家就危亡。這就叫做良將。??
吳子說:鼙鼓金鐸,是用來指揮軍隊的聽覺號令。旌旗麾幟,是用來指揮軍隊的視覺號令。禁令刑罰,是用未約束全軍的法紀。斗朵聽命于聲音,所以聲音不可不清楚。眼睛聽命于顏色,所以顏色不可不鮮明。軍心受拘束于刑罰,所以,刑罰不可不嚴格。三者如果不確立,雖有國家必敗于敵。所以說,將領(lǐng)所發(fā)布的命令,部隊沒有不依令而行的。將領(lǐng)所指向的地方,部隊沒有不拼 向前的。”?
吳子說:“一般說作戰(zhàn)最重要的是,首先探知敵將是誰,并充分了解他的才能。根據(jù)敵人情況,采取權(quán)變的方法,不費多大力氣,就可取得成功。敵將愚昧而輕信于人,可用欺騙的手段來引誘他。敵將貪利而不顧名譽,可用財物收買他。輕率變更計劃而無深諜遠慮的,可以疲困他。上級富裕而驕橫,下級貧窮而怨憤的,可以離間它。選退猶豫不決,部隊無所適從的,可震憾嚇跑它。士卒藐視其將領(lǐng)而急欲田家的,就堵塞平坦道路,佯開險阻道路,用攔擊消滅它。敵人進路平易,退路艱難,可引誘它前來予以消滅。敵人進路艱難,退路平易,可以迫近攻擊它。敵人處于低洼潮濕的地方,水道不通,大雨連綿,可以灌水淹沒它。敵軍處于荒蕪的沼澤地,草木叢生,常有狂風,可用火攻消滅它。敵軍久住一地而不移動,官兵懈怠,戒備疏忽,可以偷襲它。
武侯問:“兩軍對陣,不知敵將的才能,想要查明,用什么方法?”?
吳起答:“令勇敢的下級軍官,率領(lǐng)輕銳部隊去試攻敵人。務必敗退,不要求勝,以觀察敵人前來的行動。如果敵人每次前進和停止,指揮都有條不紊,追擊假裝追不上,見到戰(zhàn)利品裝做沒看見,象這樣的將領(lǐng)是有智謀的,不要和他交戰(zhàn)。如果敵人喧嘩吵鬧,旗幟紛亂,士卒自由行動,兵器橫七豎八,追擊惟恐追不上,見利惟恐得不到,這是愚昧的將領(lǐng),敵軍雖多也可以把他擒獲。”?
參考資料:
1、陳敏昭.360doc.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325/11/1848448_3635512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