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經】十有四年春,衛 其大夫孔達。夏五月壬申,曹伯壽卒。晉侯伐鄭。秋九月,楚子圍宋。葬曹文公。冬,公孫歸父會齊侯于谷。
【傳】十四年春,孔達縊而 。衛人以說于晉而免。遂告于諸侯曰:「寡君有不令之臣達,構我敝邑于大國,既伏其罪矣,敢告。」衛人以為成勞,復室其子,使復其位。
夏,晉侯伐鄭,為邲故也。告于諸侯,搜焉而還。中行桓子之謀也。曰:「示之以整,使謀而來。」鄭人懼,使子張代子良于楚。鄭伯如楚,謀晉故也。鄭以子良為有禮,故召之。
楚子使申舟聘于齊,曰:「無假道于宋。」亦使公子馮聘于晉,不假道于鄭。申舟以孟諸之役惡宋,曰:「鄭昭宋聾,晉使不害,我則必 。」王曰:「 女,我伐之。」見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華元曰:「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 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 之。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屨及于窒皇,劍及于寢門之外,車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
冬,公孫歸父會齊侯于谷。見晏桓子,與之言魯樂。桓子告高宣子曰:「子家其亡乎,懷于魯矣。懷必貪,貪必謀人。謀人,人亦謀己。一國謀之,何以不亡?」
孟獻子言于公曰:「臣聞小國之免于大國也,聘而獻物,于是有庭實旅百。朝而獻功,于是有容貌采章嘉淑,而有加貨。謀其不免也。誅而薦賄,則無及也。今楚在宋,君其圖之。」公說。
譯文及注釋
十四年春季,衛國的孔達上吊 了,衛國人以此向晉國解說而免于被討伐。于是就通告諸侯說:“寡君有一個不好的臣子孔達,在敝邑和大國之間進行挑撥,已經伏罪了,謹此通告。”衛國人因為孔達過去有不少勞績并輔助成公,便為他的兒子娶妻,而且讓他的兒子接任了父親的官位。
夏季,晉景公進攻鄭國,這是為了邲地戰役鄭國幫助過楚國的緣故。通告諸侯,閱兵以后回國。這是中行桓子的計謀,他說:“給他們看到我軍隊伍嚴整,讓他們自己謀劃前來歸服我們。”鄭國害怕、派子張到楚國代替子良。鄭襄公前去楚國,這是由于策劃對付晉國的緣故。鄭國認為子良合于禮,所以召他回國。
楚莊王派遣申舟到齊國聘問,說:“不要向宋國請求借路。”同時還派公子馮到晉國聘問,也不許公子馮向鄭國請求借路。申舟由于孟諸這一役得罪了宋國,說:“鄭國明白、宋國糊涂,去晉國的使者沒有危險,我就必然會 。”楚莊王說:“要是 了你,我就攻打宋國。”申舟把兒子申犀引見給楚莊王然后出使。到達宋國,宋國人不讓他走。華元說:“經過我國而不請求借路,這是把我國作為楚國邊境內的縣城。把我們當作縣城,這是視我為被滅亡之國。 了楚國的使者,楚國必然會進攻我國,進攻我國也不過是被滅亡。反正一樣是滅亡。”就 了申舟。楚莊王聽到申舟被 的消息,一甩袖子就站起來,隨從趕上去到前院才送上鞋子,追到寢宮門外才送上佩劍,追到蒲胥街市才讓他坐上車子。秋季,九月,楚莊王進攻宋國。
冬季,公孫歸父在穀地會見齊襄公、見到晏桓子,跟他談到魯國,很高興。晏桓子告訴高宣子說:“歸父恐怕會逃亡吧!他留戀魯國。留戀必然貪婪,貪婪必然算計別人。算計別人,別人也算計他自己。一個國家里的人算計他,怎么會不逃亡?”
孟獻子對魯宣公說:“臣聽說小國能免罪于大國,是去聘問又進獻財物,因此就有庭中陳列的禮物上百件;去朝見并進獻功勞,因此就有各色各樣的裝飾品,美好而且加之以額外禮物,這是為了謀求免除不能赦免的罪過。當大國加以責罰后再進奉財貨,就來不及了。現在楚國正屯兵在宋國,君王應該考慮一下!”魯宣公很高興。
參考資料:
1、佚名.360doc.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304/20/16892412_4525728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