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
詞語解釋
傳教[ chuán jiào ]
⒈ ?傳布政教。
例昔者舜欲以樂傳教于天下。——《呂氏春秋·慎行論》
英disseminate government affair;
⒉ ?傳播宗教教義,勸人們信教。
英do missionary work;
引證解釋
⒈ ?掌傳教令的郡吏。
引《晉書·周莚傳》:“續(xù) 衣裹帶小刀,便操刃逼 莚,莚 叱郡傳教 吳曾 :‘何不舉手!’ 曾 有膽力,便以刀環(huán)筑 續(xù), 之。”
《資治通鑒·晉愍帝建興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傳教,郡吏也;宣傳教令者也。”
⒉ ?傳布教義。
引唐 皇甫冉 《贈(zèng)普門上人》詩:“惠力堪傳教,禪功久伏魔。”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癸酉之變》:“大內(nèi)太監(jiān)多 河門 諸縣人,有 劉金、劉得才 等,其家即素習(xí)邪教者,選入禁中,遂與茶房太監(jiān) 楊進(jìn)忠 等傳教。”
丁玲 《母親》二:“是他們來傳教的,他們不信祖宗菩薩,他們信什么上帝、 耶穌,聽說 中國 人也有好些信他的了。”
國語辭典
傳教[ chuán jiào ]
⒈ ?專門負(fù)責(zé)傳達(dá)政教命令的官吏。
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寵禮》:「桓武嘗請參佐入宿,袁宏伏滔相次而至,蒞名府中,復(fù)有袁參軍,彥伯疑焉,令傳教更質(zhì)。傳教曰:『參軍是袁、伏之袁,復(fù)何所疑?』」
⒉ ?宗教家宣揚(yáng)教義。
引唐·皇甫冉〈贈(zèng)普門上人〉詩:「慧力堪傳教,禪功久伏魔。」
《文明小史·第八回》:「他們因見這地方峰巒聳秀,水木清華,所以買了這地方,蓋了一座教堂,攜帶家小在此居家傳教。」
近布道 宣道
英語to preach, missionary, to evangelize
法語évangéliser, prêcher
相關(guān)成語
- jiàng lǐ匠理
- gù shì故事
- huì liè會(huì)獵
- duō cái duō yì多才多藝
- mìng lù命祿
- gān gān jìng jìng干干凈凈
- dà zhòng大眾
- yì lǐ邑里
- shēn cháng身長
- yǐ zhì以至
- dòng qiān動(dòng)遷
- dōng lín東林
- guǎng dà廣大
- sī lù絲路
- cí yán yì zhèng詞言義正
- yuè xiāng越香
- lì sè力穡
- tài píng dào太平道
- hé liú合流
- jì shù技術(shù)
- mín zhèng民政
- fǎn wù zhì反物質(zhì)
- shēn shǒu身首
- sōng xiāng松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