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瞶
詞語解釋
昏瞶(昏瞆)[ hūn guì ]
⒈ ?謂眼睛昏花。
⒉ ?糊涂;認識模糊。
⒊ ?迷糊;昏迷。
引證解釋
⒈ ?謂眼睛昏花。
引清 李漁 《凰求鳳·先醋》:“我七旬已過,適當謝事之年,昏瞶雙眸,不辨屏間雀影。”
⒉ ?糊涂;認識模糊。
引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若戒懼之心稍有不存,不是昏瞶,便已流入惡念。”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醫理》:“后檢方書, 明 有萊菔可解參毒之説,何昏瞶一至此耶!”
⒊ ?迷糊;昏迷。
引明 張敬修 等《文忠公行實》:“已而天子聞太師不粥,遣中使問太師天下大計。太師迷惑昏瞶。”
清 東軒主人 《述異記·托體復生》:“吾乃 嘉興 北門外某姓之女,年十七,尚未適人,偶患病昏瞶,似一夢然,今始甦醒。”
《獅子吼》第二回:“目前如見無數夜叉,驅 千百地獄人,驚悸之餘,時作昏瞶。”
葉紫 《夜的進行曲》:“眼睛一朦朧,頭腦就覺得更加沉重而昏瞆。”
國語辭典
昏瞆[ hūn kuì ]
⒈ ?視力不明。
例如:「他年紀老邁,兩眼昏瞆。」
⒉ ?糊涂昏亂,不辨是非。也作「昏聵」。
引《紅樓夢·第六九回》:「如秋桐輩等人,皆是恨老爺年邁昏瞆。」
近顢頇 糊涂
最近近義詞查詢:
舒適的近義詞(shū shì)
鄰居的近義詞(lín jū)
平日的近義詞(píng rì)
回復的近義詞(huí fù)
北里的近義詞(běi lǐ)
蘊藉的近義詞(yùn jiè)
巡察的近義詞(xún chá)
其后的近義詞(qí hòu)
出色的近義詞(chū sè)
各種的近義詞(gè zhǒng)
壟斷的近義詞(lǒng duàn)
安定的近義詞(ān dìng)
樂園的近義詞(lè yuán)
信仰的近義詞(xìn yǎng)
極目的近義詞(jí mù)
路過的近義詞(lù guò)
熱情的近義詞(rè qíng)
自力更生的近義詞(zì lì gēng shēng)
上午的近義詞(shàng wǔ)
胡說的近義詞(hú shuō)
拍照的近義詞(pāi zhào)
典型的近義詞(diǎn xíng)
查抄的近義詞(chá chāo)
指引的近義詞(zhǐ yǐn)
切合的近義詞(qiè hé)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