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衣旰食
詞語解釋
宵衣旰食[ xiāo yī gàn shí ]
⒈ ?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飯,形容工作繁忙而勤勉。
例宵衣旰食,憂六宮之未安;寒心銷志,懼一物之失所。——唐·李世民《命皇太子監國詔》
英getting up before dawn and eating late—busy with state affairs;
引證解釋
⒈ ?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吃飯。形容非常勤勞,多用以稱頌帝王勤于政事。
引唐 陸贄 《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今師興三年,可謂久矣;稅及百物,可謂繁矣,陛下為之宵衣旰食,可謂憂勤矣。”
宋 司馬光 《論橫山疏》:“虜騎大至,覆軍 將,邊城晝閉,朝廷乃為之宵衣旰食,焦心勞思,興兵運財,以救其急。”
《明史·王直傳》:“陛下宵衣旰食,徵天下兵,與羣臣兆姓同心僇力,期滅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恥。”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四》:“皇帝宵衣旰食,欲拯生靈於涂炭。”
茅盾 《關于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五:“崇禎 的宵衣旰食,勵精圖治,反而加速了 明 王朝覆滅的進度。”
亦省作“宵旰”。 唐 羅隱 《淮南送李司空朝覲》詩:“圣君宵旰望時雍,丹詔西來雨露濃。”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君臣宵旰,幾一年矣,而富國之效茫如捕風。”
國語辭典
宵衣旰食[ xiāo yī gàn shí ]
⒈ ?天未明就披衣起床,日暮才進食。形容勤于政事。唐·陸贄〈興元論解姜公輔狀〉:「矧又時運方屯,物情猶郁,乃是陛下握發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也作「旰食宵衣」、「昃食宵衣」。
引《舊唐書·卷一九〇·文苑傳下·劉蕡傳》:「任賢惕厲,宵衣旰食。」
近廢寢忘餐
英語to dress before light and not eat before dark (idiom)?, diligently attending to official mat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