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術
詞語解釋
法術[ fǎ shù ]
⒈ ?泛指方術之士所采用的畫符、念咒等迷信手段。亦指神仙和道人呼風喚雨、驅邪除病等手段。
英theurgy; magic arts;
引證解釋
⒈ ?“法”與“術”的合稱。 先秦 韓非 認為 商鞅 言“法”, 申不害 言“術”,兩人所言皆有所偏,因而主張兩者兼用。后因以“法術”指法家之學。參閱《韓非子·定法》、《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引《后漢書·班彪傳》:“漢 興, 太宗 使 鼂錯 導太子以法術, 賈誼 教 梁王 以《詩》《書》。”
《晉書·傅玄傳》:“近者 魏武 好法術,而天下貴刑名。”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五篇:“﹝ 秦始皇 ﹞又漸并兼列國,雖亦召文學,置博士,而終則焚燒《詩》《書》, 諸生甚眾,重任丞相 李斯,以法術為治。”
⒉ ?方法;技術。
引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工巧則致精器用,伎藝則沉思法術。”
⒊ ?舊時方術之士畫符驅鬼等所謂神奇變化之術。
引《晉書·藝術傳序》:“詭託近於妖妄,迂誕難可根源,法術紛以多端,變態諄非一緒,真雖存矣,偽亦憑焉。”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農祭》:“如私自設壇,借求雨之名,妄作法術,即以妖言惑眾治罪。”
老舍 《四世同堂》三:“近來,他更學著念佛,研究些符咒與法術。”
國語辭典
法術[ fǎ shù ]
⒈ ?法家的學術。
引《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于黃老。」
⒉ ?泛指術士的奇門遁甲、方士的禁咒行?、道士的符箓咒秘等術。
近神通 術數
最近近義詞查詢:
大體的近義詞(dà tǐ)
遁世的近義詞(dùn shì)
現在的近義詞(xiàn zài)
頭頭是道的近義詞(tóu tóu shì dào)
一面的近義詞(yī miàn)
選取的近義詞(xuǎn qǔ)
主犯的近義詞(zhǔ fàn)
調集的近義詞(diào jí)
空氣的近義詞(kōng qì)
風險的近義詞(fēng xiǎn)
大小的近義詞(dà xiǎo)
珍藏的近義詞(zhēn cáng)
能力的近義詞(néng lì)
時興的近義詞(shí xīng)
不同凡響的近義詞(bù tóng fán xiǎng)
驅策的近義詞(qū cè)
太平的近義詞(tài píng)
慢吞吞的近義詞(màn tūn tūn)
精華的近義詞(jīng huá)
人造的近義詞(rén zào)
實力的近義詞(shí lì)
意外的近義詞(yì wài)
普天同慶的近義詞(pǔ tiān tóng qìng)
職能的近義詞(zhí néng)
特效的近義詞(tè xiào)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