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女贈牽牛詩
織女贈牽牛詩。南北朝。沈約。 紅妝與明鏡。二物本相親。用持施點畫。不照離居人。往秋雖一照。一照復還塵。塵生不復拂。蓬首對河津。冬夜寒如此。寧遽道陽春。初商忽云至。暫得奉衣巾。施衿已成故。每聚忽如新。
[南北朝]:沈約
紅妝與明鏡。
二物本相親。
用持施點畫。
不照離居人。
往秋雖一照。
一照復還塵。
塵生不復拂。
蓬首對河津。
冬夜寒如此。
寧遽道陽春。
初商忽云至。
暫得奉衣巾。
施衿已成故。
每聚忽如新。
紅妝與明鏡。
二物本相親。
用持施點畫。
不照離居人。
往秋雖一照。
一照複還塵。
塵生不複拂。
蓬首對河津。
冬夜寒如此。
甯遽道陽春。
初商忽雲至。
暫得奉衣巾。
施衿已成故。
每聚忽如新。
唐代·沈約的簡介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
? 沈約的詩(375篇) 〕
元代:
邵亨貞
兵余重見元宵,淺寒收雨東風起。城門傍晚,金吾傳令,遍張燈市。
報道而今,依然放夜,縱人游戲。望愔愔巷陌,星毬散亂,經行處、無歌吹。
兵餘重見元宵,淺寒收雨東風起。城門傍晚,金吾傳令,遍張燈市。
報道而今,依然放夜,縱人遊戲。望愔愔巷陌,星毬散亂,經行處、無歌吹。
宋代:
王之道
千古風流憶孔明,老龍高臥志存身。
強陪簪紱更三圣,安坐江湖又四春。
千古風流憶孔明,老龍高臥志存身。
強陪簪紱更三聖,安坐江湖又四春。
宋代:
洪皓
尹京便可繼翁歸,暫向符離一馬麾。
善撫新邊千里肅,復還舊治九重知。
尹京便可繼翁歸,暫向符離一馬麾。
善撫新邊千裡肅,複還舊治九重知。
明代:
宗臣
雪后登山落木繁,朱霞猶自出天根。奇峰斷石頻停馬,絕壁枯枝亂掛猿。
桂樹千秋懷舊國,浮云何處望中原。蓬萊東去未為遠,吾欲簌風叩日門。
雪後登山落木繁,朱霞猶自出天根。奇峰斷石頻停馬,絕壁枯枝亂掛猿。
桂樹千秋懷舊國,浮雲何處望中原。蓬萊東去未為遠,吾欲簌風叩日門。
明代:
黎崇敕
南旺山河是舊游,相逢何幸此登樓。孤臺遠帶千峰色,一水中分兩地流。
石畔葵榴侵客袂,門前楊柳系仙舟。明朝又趁南池勝,李杜遺文好更求。
南旺山河是舊遊,相逢何幸此登樓。孤臺遠帶千峰色,一水中分兩地流。
石畔葵榴侵客袂,門前楊柳系仙舟。明朝又趁南池勝,李杜遺文好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