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少年行
長安少年行。南北朝。沈炯。 長安好少年,驄馬鐵連錢。陳王裝腦勒,晉后鑄金鞭。步搖如飛燕,寶劍似舒蓮。去來新市側,遨游大道邊。道邊一老翁,顏鬢如衰蓬。自言居漢世,少小見豪雄。五侯俱拜爵,七貴各論功。建章通北闕,復道度南宮。太后居長樂,天子出回中。玉輦迎飛燕,金山賞鄧通。一朝復一日,忽見朝市空。扶桑無復海,昆山倒向東。少年何假問,頹齡值福終。子孫冥滅盡,鄉閭復不同。淚盡眼方暗,髀傷耳自聾。杖策尋遺老,歌嘯詠悲翁。遭隨各有遇,非敢訪童蒙。
[南北朝]:沈炯
長安好少年,驄馬鐵連錢。陳王裝腦勒,晉后鑄金鞭。
步搖如飛燕,寶劍似舒蓮。去來新市側,遨游大道邊。
道邊一老翁,顏鬢如衰蓬。自言居漢世,少小見豪雄。
五侯俱拜爵,七貴各論功。建章通北闕,復道度南宮。
太后居長樂,天子出回中。玉輦迎飛燕,金山賞鄧通。
一朝復一日,忽見朝市空。扶桑無復海,昆山倒向東。
少年何假問,頹齡值福終。子孫冥滅盡,鄉閭復不同。
淚盡眼方暗,髀傷耳自聾。杖策尋遺老,歌嘯詠悲翁。
遭隨各有遇,非敢訪童蒙。
長安好少年,驄馬鐵連錢。陳王裝腦勒,晉後鑄金鞭。
步搖如飛燕,寶劍似舒蓮。去來新市側,遨遊大道邊。
道邊一老翁,顔鬢如衰蓬。自言居漢世,少小見豪雄。
五侯俱拜爵,七貴各論功。建章通北闕,複道度南宮。
太後居長樂,天子出回中。玉輦迎飛燕,金山賞鄧通。
一朝複一日,忽見朝市空。扶桑無複海,昆山倒向東。
少年何假問,頹齡值福終。子孫冥滅盡,鄉閭複不同。
淚盡眼方暗,髀傷耳自聾。杖策尋遺老,歌嘯詠悲翁。
遭隨各有遇,非敢訪童蒙。
唐代·沈炯的簡介
南朝陳吳興武康人,字禮明,或作初明。沈瑀孫,沈續子。少有文名。仕梁,為尚書左戶侍郎、吳令。侯景陷建康,景將宋子仙欲委以書記,堅辭,幾被 。后入王僧辯幕府,羽檄軍書,皆出其手。西魏陷荊州,被虜。以母在南,上表陳情,獲歸淮南。陳武帝即位,加通直散騎常侍,預謀軍國大政。文帝又重其才,會寇亂,欲使因是立功,加明威將軍,遣還鄉里收合徒眾,以疾卒于吳中,時年五十九。謚恭子。
...〔
? 沈炯的詩(21篇) 〕
宋代:
陳文蔚
苦無多路旅程寬,正是江南綠打團。
欲濕征衫梅雨細,不成客夢麥秋寒。
苦無多路旅程寬,正是江南綠打團。
欲濕征衫梅雨細,不成客夢麥秋寒。
元代:
張翥
苦戰勤王事,精魂泣鬼雄。壞城兵氣黑,遺鏃血花紅。
故老談亡國,明時錄 忠。長吟一搔首,落日鳥呼風。
苦戰勤王事,精魂泣鬼雄。壞城兵氣黑,遺鏃血花紅。
故老談亡國,明時錄 忠。長吟一搔首,落日鳥呼風。
元代:
張昱
漢詩十九首,不復辨名氏。蘇李及枚乘,伯仲之間耳。
當時尚詞賦,六義誰作意?雖非大雅言,頗有風人致。
漢詩十九首,不複辨名氏。蘇李及枚乘,伯仲之間耳。
當時尚詞賦,六義誰作意?雖非大雅言,頗有風人緻。
清代:
陶士契
廓落湘中客,羈遲皖水偏。江鳴孤棹雨,云亂遠村煙。
壯志慚浮梗,名場笑聚膻。半生行止事,回首意茫然。
廓落湘中客,羈遲皖水偏。江鳴孤棹雨,雲亂遠村煙。
壯志慚浮梗,名場笑聚膻。半生行止事,回首意茫然。
唐代:
龔詡
紅衣落盡翠盤傾,浣我清波一鑒明。說與兒童須摘盡,莫留馀葉引秋聲。
紅衣落盡翠盤傾,浣我清波一鑒明。說與兒童須摘盡,莫留馀葉引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