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人在线观看-依人在线-依人网站-依人久久-jk制服啪啪网站-草久久网

首頁 > 詩文 > 柳宗元的詩 > 黔之驢

黔之驢

[唐代]:柳宗元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黔之驢譯文及注釋

譯文

  黔地(這里的黔不指貴州)這個地方本來沒有驢,有一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運來(一頭驢)進入這個地方。運到后卻沒有什么用處,就把它放置在山腳下。老虎看到它是個龐然大物,把它作為神(來對待),躲藏在樹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漸漸小心地出來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東西。

  有一天,驢叫了一聲,老虎十分害怕,遠遠地逃走,認為(驢)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來來回回地觀察它,覺得它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本領。(老虎)漸漸地熟悉了驢的叫聲,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終不與它搏斗。(老虎)漸漸地靠近驢子,態(tài)度更加親切而不莊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驢非常生氣,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很高興,盤算這件事說:“驢的技藝僅僅只是這樣罷了!”于是跳起來大吼了一聲,咬斷了驢的喉嚨,吃光了它的肉,才離開。

  唉!外形龐大好像有德行,聲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當初(如果說)看不出驢的本領,老虎即使兇猛,(但)多疑、畏懼,終究不敢獵取驢子 。如今像這樣的下場,可悲啊!

注釋

好事者:喜歡多事的人。

船載以入:用船載運(驢)進黔。船,這里指用船的意思。以,連詞,相當于“而”,表修飾。

至:到。

則:表轉折,卻。

之:代詞,代驢。

龐然大物:(虎覺得驢是)巨大的動物。龐然,巨大的樣子。然,......的樣子。

以為:把……當作。

蔽:躲避,躲藏。

窺:偷看。

稍:逐漸地,漸漸地。

近:形容詞作動詞,靠近。

慭慭(yìnyìn)然:小心謹慎的樣子。

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東西。相:一方對另一方,偏指另一方。

他日:之后的一天。

大駭:非常害怕。大:很,非常。駭,害怕。

遠遁:跑得遠遠的。遁:跑,逃跑。

以為:認為

且:將要。噬:咬。

甚:很,非常。

恐:害怕。

然:表轉折,然而,但是。

視:觀察。

覺無異能:(虎)覺得(驢)沒有特別的本領。異:特別的,與眾不同的。能:本領,能力。

者:語氣詞,文中表示揣度語氣,似的。

益:漸漸地。

習:熟悉。

終:始終。

搏:搏擊,搏斗。

稍:漸漸地。

近:靠近。

益:更加。

狎:態(tài)度親近而不莊重。

蕩倚沖冒:形容虎對驢輕侮戲弄的樣子。蕩,碰撞。倚,倚靠。沖,沖撞。冒,冒犯。

不勝(shēng)怒:非常憤怒。

蹄:名詞作動詞,踢。

因:因此。

計之:盤算這件事。計,盤算。

技止此耳:(驢)的本領只不過這樣罷了。技,本領。止,同“只”,只不過,僅僅。此,這樣。耳,罷了。

因:于是,就。

跳踉(tiàoliáng):跳躍。

?(hǎn):吼叫。

盡:(吃)完。

乃:才。

參考資料:

1、語文出版社網(wǎng)

2、《柳宗元集》卷一九(中華書局1979年版)

黔之驢鑒賞

  《黔之驢》是我國一篇著名的古典寓言。開頭是這樣寫的:“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

  作者首先從故事發(fā)生的地區(qū)環(huán)境寫起。“黔”,是唐代當時一個行政區(qū)的名稱,又叫黔中道,包括今天湖南西部、四川東南部、湖北西南部和貴州北部一帶。這一帶有什么特點呢?“無驢”,從來沒有過驢子。這一特點很重要,因為如果沒有這一特點,就不會出現(xiàn)后面老虎被驢一時迷惑的情節(jié),因此也就不會發(fā)生后面這樣的故事。“有好事者船載以入”,有一個沒事找事的人用船運去了一頭驢。這一句緊緊承接著“黔無驢”三個字而來,交代了寓言中的主要角色驢的來歷——原來它是一個外來戶。“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運到以后,派不上什么用場,就把它放養(yǎng)到山腳下。這兩句不僅解釋了為什么說運驢的人是一個“好事者”,而且也很巧妙地把這個“好事者”一筆撇開——因為他同后面的情節(jié)沒有關系——從而為下文集中描寫寓言中的主要角色準備了方便條件。

  隨著驢被“放山下”,到了一個具體的地方,寓言中的另一角色虎的出場就很自然了:

  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

  這一段主要寫虎見到驢以后的心理狀態(tài)。“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老虎看到這個又高又大的家伙,以為是什么神物。這是虎對驢的最初印象和認識。由于寓言一開頭就交代了“黔無驢”,誰也沒有見過,因此老虎少見多怪,產(chǎn)生這樣的錯覺是很自然的。于是,“蔽林間窺之”,它就躲藏到樹林里,偷偷地盯著驢子。這里,一個“蔽”字,充分寫出了老虎在“以為神”的認識基礎上所產(chǎn)生的害怕心理;而一個“窺”字,又說明了作為獸中之王的老虎雖怕但并不甘心、亟想摸清對方底細的心理活動,從而孕育了后面情節(jié)的必然發(fā)展。“稍出近之”,后來老虎又慢慢走出來向驢靠近些。這是對老虎并不甘心、打算摸底的心理的進一步揭示。“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兩句,不僅寫出了老虎行動的連續(xù)和發(fā)展——由迅速離開驢子的“蔽”,到立定腳跟的“窺”,再到走出樹林、走向驢子的“近”——而且初步地揭示了老虎一心要認識這個“龐然大物”的決心。不過這里的“近”,并不是說同驢已經(jīng)靠得很近了,只是指略微縮短了一點同驢的距離罷了;因為這時老虎對驢還是“慭慭然莫相知”,小心謹慎,不知道它是個什么怪物。“慭慭然”,謹慎害怕的樣子。由于“莫相知”,自然“慭慭然”;而由于“慭慭然”,當然也就只能“稍出近之”了。這里“莫相知”三字,既有承上的作用,說明老虎產(chǎn)生“慭慭然”不安心理和采取“稍出近之”謹慎行動的原因;又有啟下的作用,交代了后面情節(jié)演進的根據(jù)。“他日”,有一天。這是寄全于一的筆法,說明老虎為了改變自己“莫相知”的狀況,對驢觀察已經(jīng)不止一天了。由此也可見其決心。然而認識并未取得進展,仍然停留在“以為神”的階段。所以“驢一鳴”,驢子吼叫一聲,“虎大駭,遠遁”,老虎大吃一驚,逃得遠遠的。為什么要“遠遁”呢?“以為且噬己也”,因為老虎認為驢子要吃掉自己,所以“甚恐”,非常恐懼。“以為且噬己也”,點明了“甚恐”的實質(zhì);而“甚恐”,又為老虎后來識破驢子的真面目得出“不過如此”的結論進行了鋪墊。

  這一節(jié)寫老虎的心理活動雖然只是一個“怕”字,但時起時伏,非常生動。“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畏懼之心突然而起;“蔽林間”,可見害怕得還很厲害,縱是獸中之王,也不敢露面;“窺之”,雖害怕得很,但驚魂初定;“稍出近之”,說明畏懼心理已經(jīng)明顯減少,盡管仍然小心翼翼;“驢一鳴,虎大駭,遠遁”,“甚恐”,畏懼之心又一下子達到了高潮。而所有這些變化又無不圍繞著“以為神”的思想認識。

  然而老虎“遠遁”,會不會一走了之呢?如果這樣,情節(jié)又將如何發(fā)展呢?我們不用擔心,因為從虎一開始所表現(xiàn)出來的雖怕驢但并不甘心的心理活動來看,它是不會一走了之的。事實正是這樣,虎不但沒有逃之夭夭,而且很快就看穿了驢子的假象;不僅逐漸消除了畏驢之心,甚至慢慢產(chǎn)生了吃驢之意:

  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

  這一節(jié)主要寫虎對驢認識的深入。“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然而通過來回觀察,覺得驢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本領。這是虎對驢“神”的形象懷疑的開始。這里的一個“然”字,非常有力,具有特殊的作用,不僅是語氣的轉折,而且也是虎由怕驢到逐漸認清驢的本質(zhì)并最后把驢吃掉的整個情節(jié)的轉折。“往來”,說明老虎的觀察是多么細心和頻繁。因而“覺無異能者”,并進而“益習其聲”,對驢的吼叫聲也逐漸習慣了。心理上的這一變化,必然導致行動上的更加大膽,于是,“又近出前后”,進一步到驢子的身前身后轉來轉去。注意,這里的“近”,比“稍出近之”的“近”,又進了一步,是逼近的意思,充分反映了老虎“覺無異能者”的心理。那么,既然認為驢子沒有什么了不起,又為什么“終不敢搏”,始終不敢撲上去抓取它呢?這是因為老虎對驢的底細尚未徹底摸清的緣故。——雖然“覺無異能者”,但驢子的“無異能”,只不過是自己的主觀感覺罷了,實際情況如何,誰又知道!一個“終”字,把老虎慎重對敵、不敢貿(mào)然行事的思想揭示得淋漓盡致;而一個“搏”字,又把老虎圍繞驢子煞費苦心的全部目的披露無遺,從而為后面的吃驢情節(jié)作了伏筆。

  這一節(jié)寫虎“覺無異能者”的心理活動,盡管歸結為“終不敢搏”,仍有怕的意味,但與開始的怕不僅有著程度上的不同,而且有著性質(zhì)上的區(qū)別:以前的怕,是擔心自己被對手吃掉的恐懼;怕,只不過是擔心自己不能順利吃掉對方的顧慮而已。所以,“終不敢搏”,既說明了老虎對驢的認識由“以為神”到“覺無異能者”的巨大進步,同時也說明了它對驢的徹底認識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

  那么后來,虎是怎樣取得了對驢的徹底認識并終于消除了顧慮的呢?

  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

  這一節(jié)寫虎對驢認識的最后完成。為了徹底摸清驢的底細,改變自己“終不敢搏”的心理,虎進行了一系列的試探活動。首先,“稍近”,慢慢靠攏驢子。注意,這里的“近”,比“近出前后”的“近”,又進了一步,說明虎已經(jīng)非常貼近驢子了。“稍近”之后,“益狎”,越來越輕佻起來——這是對驢進行戲弄;進而又“蕩倚沖冒”,搖搖它,靠著它,撞擊它,甚至扒著它的脊背(“冒”,古代同衣帽的“帽”,覆蓋的意思)——這是對驢進行挑逗。這里,我們不僅看到了虎一系列的挑釁性的行動,而且通過它得寸進尺、逐步發(fā)展的行動,還可以察知它大膽而謹慎、既藐視對方又重視敵手的思想。由“近出前后”的觀察到“稍近”的試探,已經(jīng)大膽了,但這畢竟只是距離的逼近;見對方?jīng)]有反應,才進而由“稍近”的試探到“益狎”的戲弄,但這畢竟只是態(tài)度上的不恭;見對方仍然沒有反應,最后才由態(tài)度上的“益狎”到動作上的“蕩倚沖冒”。看到虎越來越無理和放肆,“驢不勝怒,蹄之”,驢再也壓抑不住憤怒了,就踢了虎。這一下驢在虎的面前終于暴露了自己的全部秘密。所以,“虎因喜”,老虎因而非常高興。顯然,它是在為自己終于摸清了對手的老底——最大能耐不過一“蹄”而已——而在竊竊自喜。然而盡管如此,虎在下最后結論之前,還得要“計之”,在心里掂掇掂掇。掂掇什么呢?是不是對方還有更厲害的招兒沒有使出來呢?想了想,不可能;因為自己對它“蕩倚沖冒”,已經(jīng)使它到了“不勝怒”的程度了,盛怒之下,不顧一切,哪里還能保留一手呢?一個“計”字,又一次有力地說明了虎對陌生之敵的格外重視。經(jīng)過審慎地“計之”以后,才“曰:‘技止此耳’”,說:它的本領也不過這么一點點罷了。

  到這里,虎已經(jīng)把驢的本質(zhì)徹底揭穿了。隨著它對驢的認識的最后完成,“終不敢搏”的心理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

  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于是虎大吼一聲,騰空撲去,咬斷了驢的喉嚨,吃光了它的肉,心滿意足而去。這一小節(jié)寫驢終于葬身虎腹的下場,盡管情節(jié)非常簡單,只有“吃驢”兩字,但作者寫起來并沒有簡單化。吃驢之前,先寫虎“跳踉大”,大發(fā)威風,用足令百獸魂飛魄散的一吼一縱震攝住對方,讓它乖乖就范;吃驢時,也不是一下子就“盡其肉”,而是先“斷其喉”,擊其要害,使其斃命,然后大嚼大吃,一啖而光。這樣描寫,既生動而具體,又說明了慎重對敵的老虎是多么機警和精明。

  以上,是寓言的故事情節(jié)。介紹到這里,你有什么感想呢?你是否覺得黔驢可悲呢?然而它又可悲在什么地方呢?人們從這里應該獲得什么教訓呢?這些問題,也許你還未來得及考慮。那么,我們還是先來看看作者的議論和感嘆吧:

  這一節(jié)正面寫作者對這一事件的看法。“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唉!形體龐大好像很有風度和德性,聲音洪亮好像很有本事和能耐。這里,言外之意是說,形雖龐而無德,聲雖宏而無能,徒有其表,名不副實,這是第一可悲之處。“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當初如果不拿出那么一點可憐的本領,虎雖然兇猛,但因疑慮、畏懼,始終不敢吃掉它。這里,言外之意是說,驢既不知自己無能,更不知敵手強大,輕舉妄動,終于落了個被“斷喉”“盡肉”的下場,這是第二可悲之處。以上,作者用言外之意的議論指出黔驢的可悲,雖然辛辣但還比較委婉;篇末用感嘆指出它的可悲,就直截了當了:“今若是焉,悲夫!”如今是這樣,真可悲!顯然,“今若是焉”,正是指前面言外之意的兩層議論,既包括“類有德”而沒有德、“類有能”而沒有能的意思,更包括“今出其技”、自取滅亡的意思。所以,作者發(fā)出“悲夫”的深沉長嘆。

  這篇寓言的題目叫“黔之驢”,然而通篇寫驢的筆墨卻很少,只有“龐然大物”“一鳴”“不勝怒,蹄之”等十多個字;相反,寫虎的筆墨卻非常之多,從開始的畏驢,到中間的察驢,再到最后的吃驢都寫了。既有不斷發(fā)展的行動的生動描寫,更有不斷變化的心理的細致刻畫。因此,也許有的人要問:這是否有點“文不對題”呢?既然重點寫虎,為什么不命題叫“黔之虎”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弄清這篇寓言的主題是什么,作者創(chuàng)作這篇寓言的意圖是什么。我們知道,《黔之驢》是柳宗元在“永貞革新”失敗后,他因參加這一進步改革而被貶作永州司馬時寫的《三戒》中的一篇。所謂“三戒”,就是應該引起世人警戒的三件事。《黔之驢》就是以黔驢的可悲下場,警戒那些“不知推己之本”、毫無自知之明而必將自招禍患的人。聯(lián)系作者的政治遭遇,諷刺當時無德無能而官高位顯、仗勢欺人而外強中干的統(tǒng)治集團中的某些上層人物,指出他們必然覆滅的下場,也就不能不是他的寫作動機了。這一點,從寓言末尾作者的議論、感嘆和《三戒》文前的小序當中都可以得到說明。顯然,要想表現(xiàn)這樣的主題思想,關鍵在于充分揭示黔驢的可悲下場;而黔驢覆滅的可信與否,關鍵又在于是否能夠把虎寫活。——這,也許就是作者為什么命題為“驢”而著意寫虎的原因了。當然,如果把主題理解為對于任何事物,不應被表面現(xiàn)象迷惑,只要弄清其本質(zhì),認真對付,就一定能戰(zhàn)而勝之,那么寓言自然就“文不對題”而應易之為“虎”了。應該說,這樣理解,也未嘗不可。但是必須明白,這是對寓言本意的引申和發(fā)揮,不是原作的本來意思。

  然而,盡管用于驢的筆墨甚少,但是驢的形象依然極其鮮明。這當然一方面是由于借助虎的形象的有力襯托。因為虎的一切心理和行動都是圍繞驢而產(chǎn)生和展開的,所以明寫了虎的深謀諳練、謹慎精明,也就暗寫了驢的麻木不仁、愚不可及,這樣,驢的形象便在不寫之中被寫出來了。另一方面,這是由于描寫驢的筆墨雖少卻精、以寡勝多的緣故。“龐然大物”一語,由于作者沒有把它處理成自己筆下的客觀描寫,而是作為老虎心目中的主觀反映,這就很富諷刺意味,不僅明寫了驢的外在形體,而且暗示了它的內(nèi)在無能。“不勝怒,蹄之”五字,通過對驢的心理和行動的極其簡略的交代,就把它在別人暗算面前的麻木和乖乖進入圈套的愚蠢揭示無遺。如果說在虎“蕩倚沖冒”的時候,作者只用“蹄之”兩字就寫出了驢的愚蠢上當;那么,在虎“慭慭然,莫相知”的時候,作者只用“一鳴”兩字就似乎寫出了驢的虛榮和賣弄了。因為當時虎對驢并無任何妨害,所以驢讓虎“大駭”“遠遁”“甚恐”的“一鳴”之舉,不是自我炫耀、借以嚇人又是什么呢?人們都把驢作為愚蠢的代名詞,看來同它在這篇寓言里的鮮明形象是不無關系的。

  總之,柳宗元的《黔之驢》這篇寓言,筆法老到,造詣精深;既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又塑造了生動的形象;不僅給人們以思想上的啟示和教育,而且給人們以藝術上的享受和滿足,難怪它千古傳誦成為我國文苑里一朵永不凋謝的奇花。

柳宗元簡介

唐代·柳宗元的簡介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jīng)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 ? 柳宗元的詩(193篇)

猜你喜歡

題湖上廢寺二首 其一

明代唐順之

禪宮舊枕清湖曲,與客尋幽試共登。獨樹春深初著蕊,空山行遍不逢僧。

臺荒曾與施烏食,城化徒聞駐鹿乘。惟有松房明月影,夫年長似為然燈。

方洲八景八首 其二 杏圃朝霞

明代張寧

春深花正開,天晴海初曙。霞光云際來,艷色溢蓬宇。

明明碎錦坊,淡淡秋容圃。聊因旦晚歡,妍麗安足數(shù)。

孝子詩

明代徐渭

臥病什經(jīng)春,毛錐久不親。偶然逢孝子,忽復作詩人。

椿樹迎從楚,菱花圣過秦。舊廬仍墓側,雪兔幾蹄馴。

次馮申之游靈泉韻

宋代王灼

名山起高興,不惜馬首東。

沙邊一著眼,翠光已浮空。

天仙子 二首 其一

清代屈大均

雙鬢但將蝴蝶賽。露花油好嫌香大。吳閶學得牡丹頭,釵不戴。

珠不愛。只有一枝蘭作態(tài)。

六月十八日自天章入城作

明代劉基

天凈山氣涼,溪渾夜來雨。籃輿度疏翠,初日照平楚。

高林半長煙,好鳥時自語。煩襟得蕭散,似欲忘羈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激情影院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 | 亚洲第一页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 | 欧美91精品久久久久网免费 | 91频道|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不卡 |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小说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亚洲 欧美 日韩 小说 另类 |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另类 |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 狠狠干欧美 | 最新国产区| 亚洲伊人网站 |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 |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 欧美.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高清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 在线另类 | 欧美日韩亚洲v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 国产毛片在线看 | 欧美区国产区 | 欧美激情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成人国产系列 | 日韩爱爱|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 国产第一夜| 免费国产一区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 | 欧美啊v| 日韩第二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