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叢臺
聽話叢臺。唐代。李遠。 有客新從趙地回,自言曾上古叢臺。云遮襄國天邊去,樹繞漳河地里來。弦管變成山鳥哢,綺羅留作野花開。金輿玉輦無行跡,風雨惟知長綠苔。
[唐代]:李遠
有客新從趙地回,自言曾上古叢臺。
云遮襄國天邊去,樹繞漳河地里來。
弦管變成山鳥哢,綺羅留作野花開。
金輿玉輦無行跡,風雨惟知長綠苔。
有客新從趙地回,自言曾上古叢臺。
雲遮襄國天邊去,樹繞漳河地裡來。
弦管變成山鳥哢,綺羅留作野花開。
金輿玉輦無行跡,風雨惟知長綠苔。
譯文
有個朋友剛剛從趙國回來,說他曾經登上過古代的叢臺。
站在叢臺上極目遠眺,白云綿綿,飄在襄國上空;繁茂的綠樹順著張恪彎曲的河道蜿蜒而來,經過叢臺的腳下;
叢臺上卻叢臺上,山鳥啼鳴,野花盛開,綠苔遍地,一片荒蕪。
早已看不見當年金輿玉輦來往的痕跡,只有在風雨的見證下不斷生長的綠苔。
注釋
聽話:聽人論事 ; 叢臺:在今河北邯鄲市內。相傳戰國時趙武靈王(前325—前299)為閱兵和歌舞而筑。
襄國:古縣名,位于河北邢臺西南。該句又衍“云遮襄國無邊盡”。
漳河:位于邯鄲市南方。該句又衍“樹繞漳河掌上來”。
弦管:管弦樂器,代指音樂。
輿:車,亦指轎子 ;輦:用人推挽的車。秦漢以后特指君侯所乘的車;金輿玉輦:此指趙武靈王寵愛的惠妃,常攜其登臺玩樂。
參考資料:
1、潘百齊著。《全唐詩精華分類鑒賞集成》.天津:河海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9頁
聽話叢臺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于任職京師之時,具體時間不詳,是詩人聽友人談論叢臺而作。
參考資料:
1、繆鉞 ,張志烈主編.唐詩精華:巴蜀書社,1995.06:第779頁
唐代·李遠的簡介
李遠,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慶市云陽縣)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進士,官至御史中丞。李遠善為文, 尤工于詩。 常與杜牧、許渾、李商隱、溫庭筠等交游, 與許渾齊名, 時號 “ 渾詩遠賦”。
...〔
? 李遠的詩(40篇) 〕
金朝:
董文甫
按劍人人駭夜光,蜀雞合道勝鸞凰。飛蛾可是無分別,直道油燈是太陽。
按劍人人駭夜光,蜀雞合道勝鸞凰。飛蛾可是無分別,直道油燈是太陽。
宋代:
晁補之
金蘭況同心,莫樂心相知。石田罹清霜,念此百草腓。
絲看煮繭吐,士聽憤悱語。竹馬非妙齡,美人恐遲暮。
金蘭況同心,莫樂心相知。石田罹清霜,念此百草腓。
絲看煮繭吐,士聽憤悱語。竹馬非妙齡,美人恐遲暮。
明代:
徐熥
不顧房帷十載恩,竊將靈藥月中奔。楚臺有枕難通夢,漢殿無香可返魂。
夜靜鴛鴦虛錦帳,晝長鸚鵡喚璚軒。小星三五沉何處,垂老青衫濕淚痕。
不顧房帷十載恩,竊將靈藥月中奔。楚臺有枕難通夢,漢殿無香可返魂。
夜靜鴛鴦虛錦帳,晝長鸚鵡喚璚軒。小星三五沉何處,垂老青衫濕淚痕。
明代:
葉春及
昔余寄薄游,并公宰閩邑。翩翩丹山禽,千仞亦棲棘。
拙劣守故丘,公獨崇明德。建節炎海隅,晤言慰疇昔。
昔餘寄薄遊,并公宰閩邑。翩翩丹山禽,千仞亦棲棘。
拙劣守故丘,公獨崇明德。建節炎海隅,晤言慰疇昔。
明代:
韓上桂
行年三十二,所向皆無成。西風吹我行,萬籟送悲聲。
雙劍在匣中,隱隱作龍鳴。我生本南越,胡為眷上京。
行年三十二,所向皆無成。西風吹我行,萬籟送悲聲。
雙劍在匣中,隱隱作龍鳴。我生本南越,胡為眷上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