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
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唐代。李白。 東風已綠瀛洲草,紫殿紅樓覺春好。池南柳色半青青,縈煙裊娜拂綺城。垂絲百尺掛雕楹,上有好鳥相和鳴,間關早得春風情。春風卷入碧云去,千門萬戶皆春聲。是時君王在鎬京,五云垂暉耀紫清。仗出金宮隨日轉,天回玉輦繞花行。始向蓬萊看舞鶴,還過茝若聽新鶯。新鶯飛繞上林苑,愿入簫韶雜鳳笙。
東風已綠瀛洲草,紫殿紅樓覺春好。
池南柳色半青青,縈煙裊娜拂綺城。
垂絲百尺掛雕楹,上有好鳥相和鳴,間關早得春風情。
春風卷入碧云去,千門萬戶皆春聲。
是時君王在鎬京,五云垂暉耀紫清。
仗出金宮隨日轉,天回玉輦繞花行。
始向蓬萊看舞鶴,還過茝若聽新鶯。
新鶯飛繞上林苑,愿入簫韶雜鳳笙。
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譯文及注釋
譯文
東風已吹綠了瀛洲之草,宮中的紫殿和紅樓,在春色里顯得格外的美麗。
龍池之南的柳色才著半綠,遠望似一片綠煙;柳條在春風中裊娜,拂著壯麗的城墻。
春天的游絲高高地掛在雕梁畫柱上,上面有美麗的小鳥在間關和鳴,好像它們已早知春天的消息。
春風將間關的鳥語吹入云中,給千家萬戶都帶來了春天的聲音。
這時君王正在京城的宮廷之中游樂,天上有五彩祥云籠罩。
儀仗在陽光的照耀下出了金宮,玉輦繞著花叢而行。
先到蓬萊島去看仙鶴跳舞,又過茝若宮去聽黃鶯唱歌。
黃鶯在上林苑中飛鳴而去,但愿他的歌聲能與鳳笙一起,奏出一曲簫韶之樂。
注釋
侍從:侍奉皇帝。宜春苑:唐玄宗游獵的一所園林。《雍錄》:“天寶中,即東宮置宜春北苑。”龍池:唐玄宗所建興慶宮之宮池。《唐詩紀事》:“龍池,興慶宮池也,明皇潛龍之地。”囀:鳥聲宛轉。
瀛洲:興慶宮內的瀛洲門,見《唐兩京城坊考》卷一。
縈煙:煙氣繚繞。綺城:城墻之美稱。指興慶宮東倚長安城墻之夾城。
雕楹:即雕梁畫柱。楹,柱子。
間關:鳥鳴聲。
鎬京:西周的都城。在今西安市。此處代長安。《元和郡縣志》關內道京兆府長安縣:“周武王宮,即鎬京也,在縣西北十八里。”
五云:五色祥云。《宋書·符瑞志》:“云有五色,太平之應也。曰慶云。”天子之氣。《宋書·王曇首傳》:“景平中,有龍見西方。半天騰上,蔭五彩云,京都遠近聚觀,太史奏曰:‘西方有天子氣。”’這里指皇帝所在地。紫清:此指天空。
仗:指皇帝出行的儀仗。
玉輦:帝后所乘之輦車。玉輦,美稱。
蓬萊:指大明宮內太液池中之蓬萊山。太液池在蓬萊宮之北。見《唐兩京城坊考》卷一。
茝若:漢殿名,在未央宮中。見《三輔黃圖》卷三。
上林:漢代苑林,在長安西北。《元和郡縣志》關內道京兆府長安縣:“上林苑,在縣西北一十四里,周匝二百四十里,相如所賦也。”
簫韶:舜樂。即圣人之樂。《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鳳笙:笙有十三簧管,排列之形似鳳。故云鳳笙。
參考資料:
1、詹福瑞.李白詩全譯.石家莊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250頁
2、于慶元.唐詩三百首續選詳注.西安市:三秦出版社,1997年:103-104頁
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創作背景
天寶初,李白被征召,當了兩年供奉翰林,實際是文學侍從之臣。初始他以為可以實現政治抱負,心情非常興奮,所以奉詔所作多有稱頌之辭。此詩是天寶二年(743)春詩人李白在長安宜春苑侍從玄宗皇帝游苑,奉詔所作。
參考資料:
1、詹福瑞.李白詩全譯.石家莊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250頁
2、宋緒連.三李詩鑒賞辭典.長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227-228頁
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鑒賞
這首詩共十七句,有四層意思,層層相接,旋縈遞進,依次寫來。
開頭“東風”以下四句,寫長安城初春景象。東風吹拂,宮苑草綠,殿樓生春,柳色半青,縈煙裊娜,拂城似錦,好一派欣欣向榮的境界。詩人描繪意境,充分利用了自然界的色彩,如綠草、紫殿、紅樓、柳青等,構畫了色彩斑爛的初春景象;“綺城”句一出,滿城春色,盡收眼底。詩人又用以擬人手法,寫得春情洋溢,如風綠春草、殿樓覺好、煙柳拂城等,動人心扉,倍感真切。
接下“垂絲”五句,寫新鶯春聲。垂柳掛柱,鶯鳥和鳴,春風知情,卷聲入云,萬戶皆春聲,好一番春日聲情。詩人依題寫意,開頭寫柳色初青,接寫新鶯百囀,由境出鶯,鶯境相合。前是綺城春景,后是萬戶春聲,聲景相融,此番意境,有畫有音,有光有響,即聲色并舉。詩人寫新鶯百囀,聲情結合,以情寫聲,如好鳥和鳴,間關早得春風之情,春風知情,將鳥聲撒向萬戶,萬戶皆春聲。人鳥春聲,皆因情生,動人之處,在于聲情相融。
“是時”以下六句為第三段,寫皇帝出游。五云垂暉,太平之象;皇帝出宮,仗隨日轉;天回玉輦,繞花徐行;始看鶴舞,繼聽新鶯,呈現出一副龍儀非凡的游春氣派。既然是奉詔侍賦,少不了對帝王的稱頌。詩人沒有直接寫帝王本人如何儀態非凡,而是采取烘托的筆法,描述皇帝春游的隆重儀止和心興。五云垂暉,日轉繞花,看鶴聽鶯,令人感到皇帝儀同天日,興同世人,而不失尊貴高雅之趣。
最后一段兩句,寫鶯繞宜春苑,扣題作結。皇帝聽鶯,新鶯知情,飛繞林苑,愿把自己的歌聲匯入肅然高雅的簫笙之樂。
全詩四段,詩意銜接細密,始有柳煙拂綺城,繼有垂絲百尺掛雕楹;前有春風卷聲入云,萬戶春聲,后有五云垂暉,君王春游心動;上有聽鶯鳴囀,下有新鶯飛繞,詩意銜接,絲絲人扣,層層相生,如行云流水,自然曉暢,表現了詩人巧妙的構思和藝術手法。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 李白的詩(96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