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蹇秀才赴臨洮
送蹇秀才赴臨洮。唐代。高適。 悵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猶思陽谷去,莫厭隴山高。倚馬見雄筆,隨身唯寶刀。料君終自致,勛業在臨洮。
[唐代]:高適
悵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猶思陽谷去,莫厭隴山高。
倚馬見雄筆,隨身唯寶刀。
料君終自致,勛業在臨洮。
悵望日千裡,如何今二毛。
猶思陽谷去,莫厭隴山高。
倚馬見雄筆,隨身唯寶刀。
料君終自緻,勳業在臨洮。
譯文
悵望一日千里,如今頭上有了白發。
還想奔赴陽谷,不嫌隴山山高。
倚馬可見紙筆,隨身只帶寶刀。
預料你終能自致高位,建功立業的地方就在臨洮。
注釋
臨洮:即臨洮郡,治所在今甘肅省臨潭縣西南。當時已成為邊境重鎮,屬隴右節度使管轄。
二毛:頭發黑白相間,俗稱花白頭發。
陽谷:地名,在今甘肅淳化北。
倚馬:指倚馬可待的敏捷才思。雄筆:猶雄文。
勛業:功業。
送蹇秀才赴臨洮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天寶十一載(752年)秋天。蹇秀才不知何人。大概這位蹇秀才與高適相似,都是久沉下僚,想到戰場上去爭取功名,因此高適創作此詩鼓勵他。
參考資料:
1、謝楚發 等.高適岑參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2:82-83
此詩作于天寶十一載(752年)秋天。蹇秀才不知何人。大概這位蹇秀才與高適相似,都是久沉下僚,想到戰場上去爭取功名,因此高適創作此詩鼓勵他。
唐代·高適的簡介
高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于《高常侍集》。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
? 高適的詩(216篇) 〕
唐代:
劉得仁
白發麻衣破,還譙別弟回。首垂聽樂淚,花落待歌杯。
石路尋芝熟,柴門有鹿來。明王下征詔,應就碧峰開。
白發麻衣破,還譙別弟回。首垂聽樂淚,花落待歌杯。
石路尋芝熟,柴門有鹿來。明王下征詔,應就碧峰開。
唐代:
張祜
蜀國僧吹蘆一枝,隴西游客淚先垂。
至今留得新聲在,卻為中原人不知。
細蘆僧管夜沈沈,越鳥巴猿寄恨吟。
蜀國僧吹蘆一枝,隴西遊客淚先垂。
至今留得新聲在,卻為中原人不知。
細蘆僧管夜沈沈,越鳥巴猿寄恨吟。
宋代:
司馬光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元代:
楊維楨
桂樹叢生兮軒之陽。沐雨露兮含風霜。王孫不歸兮春草歇而不芳。軒中之人兮壽而康。
折瓊枝以為佩兮餐金粟以為糧。軒中之樂兮樂無央。
桂樹叢生兮軒之陽。沐雨露兮含風霜。王孫不歸兮春草歇而不芳。軒中之人兮壽而康。
折瓊枝以為佩兮餐金粟以為糧。軒中之樂兮樂無央。
明代:
沈周
清苕達宜興,道湖已成算。仆夫卻告難,風浪卒莫玩。
勸我陟山麓,正爾免憂患。彼此有得失,我臆殊未斷。
清苕達宜興,道湖已成算。仆夫卻告難,風浪卒莫玩。
勸我陟山麓,正爾免憂患。彼此有得失,我臆殊未斷。
宋代:
馮山
萬竹林間一徑升,滿巖金碧靜香燈。飛泉散亂垂千尺,危閣攲斜擁數層。
雨氣或從檐際落,風光時向坐中凝。荒碑文字那能讀,合眼煎茶問老僧。
萬竹林間一徑升,滿巖金碧靜香燈。飛泉散亂垂千尺,危閣攲斜擁數層。
雨氣或從檐際落,風光時向坐中凝。荒碑文字那能讀,合眼煎茶問老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