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蕺歌》拼音版
明代:劉宗周
采蕺歌-劉宗周
上山采蕺留山阿,衱蕺下山日午蹉。回首白云漫漫多,云中仙吏脫佩珂。
停驂獨上舞婆娑,九秋鶴唳搖林柯。孤亭高標白云窩,俯臨萬井如星羅。
悠然懷古山之陂,右軍遺跡今苔莎。蓬蒿是處少經過,叩門不見羊與何。
止留清池浴鴐鵝,旌干欲去道不呵。北郭先生寤也歌,蕺山窈兮鐘山峨。
鐘山鳴琴聲相和,為我洗耳清云蘿。
唐代·劉宗周的簡介
劉宗周(1578—1645),字起東,別號念臺,漢族,明朝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因講學于山陰蕺山,學者稱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學大師,也是宋明理學(心學)的殿軍。他著作甚多,內容復雜而晦澀。他開創的蕺山學派,在中國思想史特別是儒學史上影響巨大。清初大儒黃宗羲、陳確、張履祥等都是這一學派的傳人。劉宗周的思想學說還具有承先啟后的作用。當代新儒家學者牟宗三甚至認為,劉宗周絕食而 后,中華民族的命脈和中華文化的命脈都發生了危機,這一危機延續至今。
...〔
? 劉宗周的詩(9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