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紅影濕幽窗》鑒賞
原文
紅影濕幽窗,瘦盡春光。雨余花外卻斜陽。誰見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
莫道不凄涼,早近持觴。暗思何事斷人腸。曾是向他春夢里,瞥遇回廊。
賞析
這首詞刻畫了一個懷戀舊情人而幽獨傷感者的形象。上片由景語入,先渲染環境,而后推出薄衫低髻,抱膝思量,一個孤獨苦悶人的形象。下片承前再鋪寫,側重心理描繪,最后點出所思之由,但朦朧含蓄,給人留下了聯想的余地和深婉的美感。
上片寫暮春落紅、雨后斜陽的景象。“紅影濕幽窗,瘦盡春光。”開篇這句實則是與周邦彥的“雨過殘紅濕未飛。珠簾一行透斜暉”暗合,納蘭隨手拈來,將古人的詞用在了自己的詞里,渾然天成,令人不覺有何再妥。周邦彥寫的是雨后殘紅在斜暉下投射于珠簾,而到了納蘭的詞里則變得更加簡潔洗練,更富美感。“紅影”指鮮花的影子。鮮花的影子,透過小幽窗看去,別有風情,被打濕的花朵在暗影下,搖曳出多姿的風采,比起周邦彥的“殘紅濕未飛”,更顯得有韻味一些。而多出的感嘆“瘦盡春光”,其實有著李清照的“綠肥紅瘦”的哀怨無奈。承接上句,“雨余花外卻斜陽”。“余”既是后,雨后的花朵在斜陽下,而夢中的她卻是穿著單薄的衣衫,挽著低垂的發髻,挺立在暮日下,低頭思量。雨后、鮮花、美人、夕陽這些事物構成了納蘭筆下的一幅美麗的畫。上片最后寫那位女子“還惹思量”。詞中所寫的女子為何人,無法考證,但從詞面來看,是一位溫婉可人的女子,讓人忍不住想去憐惜。
上片寫完雨后景色,下片便轉而寫情,直抒心曲:“莫道不凄涼,早近持觴。”思念的人不知身在何處,只能自己獨自飲酒,這真是無限凄涼的事情啊。“暗思何事斷人腸?曾是向他春夢里,瞥見回廊。”寫出了少女內心深處夢牽魂縈的心事。特別是寫夢中的她“瞥見回廊”一句,實際上是納蘭內心對回廊相思之地的無限眷戀。明代王次回《瞥見》詩:“別來清減轉多姿,花影長廊瞥見時。雙鬢淡煙雙袖淚,偎人剛道莫相思。”這首詩與納蘭的回廊情思有著某種深刻的關聯。
全詞是寫暮春雨后,夕陽依依,一位春衫少女愁情難釋,對花持觴。最后道出她的心事,原來是夢里在回廊又遇情郎。這是表面之意,實際上是納蘭容若以想象中的少女暮春懷思,寫自己對她的深切思念。這就是“心已神馳到彼,詩從對面飛來”的寫法。韋莊有《浣溪沙》詞云:“想君思我錦衾寒”,杜甫五律《月夜》詩中云:“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明明是自己在思念對方,卻總寫對方在思念自己。這樣的寫法情更深,意更濃。
納蘭性德簡介
唐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d/file/p/4e5e8b5743eac5f04cd9b2864f2b73f2.jpg)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