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昨夜個人曾有約》鑒賞
原文
昨夜個人曾有約,嚴城玉漏三更。一鉤新月幾疏星。夜闌猶未寢,人靜鼠窺燈。
原是瞿唐風間阻,錯教人恨無情。小闌干外寂無聲。幾回腸斷處,風動護花鈴。
賞析
“昨夜個人曾有約,嚴城玉漏三更。”報時的沙漏中,細沙滑下,標志著時間無情流逝。戒備森嚴的城內街道空無一人,主人公獨自等待了大半個夜晚,“嚴城”二字更增添了這孤獨凄涼的色彩。相思與等待之苦,確是不堪忍受。“一鉤新月幾疏星。”天上的一鉤新月,點點疏星,這樣的景色在主人公看來,不過是一番別樣的孤寂凄清,人一生又遇上多少個一鉤新月天如水的夜晚?若所等之人如約來到,那此情此景,二人可能會在月下對酌,可能會聯(lián)詞唱和,也可能只是并肩漫步在如水月色中,任低聲耳語驚起了宿鳥剪碎了花影。然而,這樣心心念念等待之人終究沒有到來,面對新月疏星,只能聽憑思念和寂寞在惘然中糾纏不休。
三更時分,風定夜靜,相約之人卻遲遲不來,主人公的心情處于猶疑不定之中。“夜闌猶未寢”,縱夜闌燈昏,也難以安然好眠。“人靜鼠窺燈”,四周寂靜無聲,連小鼠也出來窺探。而無果的等待,一室的悄然,早已讓人心內冷涼一片。言語至此,已是沉沉無半點生氣,寂寞至極。
過片寫主人公久待不見人來,開始主動為對方尋找爽約原因。“原是瞿唐風問阻”,主人公在這里設想,戀人一定遭遇了像瞿塘峽的風一樣的意外變故,才沒來赴約。這里所謂的“瞿塘風間阻”是借喻人間別有難言的風險,顯然非單指自然界的險阻。此處借典故示之,意含深婉,情韻深長。想必此刻伊人正在獨倚高樓,拍遍欄桿,苦無良計。繼而強自解嘲道:“錯教人恨無情。”這讓人誤以為對方無情。既未踐約,則一面是遺憾,一面是加倍地思念。橫亙在他們之間的是一條何其難逾的鴻溝,主人公不禁黯然神傷之至,卻也無計可施,只得任那情緒陷入長久痛苦的相思之中。
“小闌干外寂無聲”,深夜難眠容易讓人產生回憶,昔日與戀人在回廊約會的場面歷歷在目。“幾回腸斷處,風動護花鈴。”此時此刻,只剩下護花鈴聲顫動,空留斷腸人。結尾兩句更是清新含婉,余味悠長。
納蘭性德簡介
唐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