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鑒賞
原文
落日放船好,輕風生浪遲。
竹深留客處,荷凈納涼時。
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
片云頭上黑,應是雨催詩。
雨來沾席上,風急打船頭。
越女紅裙濕,燕姬翠黛愁。
纜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
歸路翻蕭颯,陂塘五月秋。
賞析
第一首詩著重表現出游“遇雨”之前大自然景色的美好和人們心情的恬靜。首聯不僅巧妙地點出了出游的時間是“晚際”,地點是在湖上,而且還用寥寥數語勾畫出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第二聯仍然是用恬靜優美的圖畫組成的?!爸裆睢薄昂蓛簟彼淖?,既使人仿佛看到了一叢叢茂密的翠竹、一朵朵散發著清香的荷花,同時也在靜態的美中不知不覺地強調了動感。第三聯著重寫舟中之人,其特色十分鮮明。尾聯使詩的節奏有了出人意料的變化,扣住了“遇雨”的詩題,又為第二首詩埋下了伏筆。
第二首詩著重表現出游“遇雨”后作者的心情。既然前一首詩已經說過“片云”來得十分突然,那么這里的“雨”也就盡可以下得十分迅猛。此詩也正強調了這一點。在這一首前六句詩中,作者突出強調了風雨來得迅急,與第一首詩的恬靜畫面產生了極強烈的對比。最后二句,表現的是作者瀟灑風流的精神面貌。句中的“翻”字幾乎有扭轉乾坤之力,認為那只不過是人生的一段小插曲而已,用不著感到狼狽,又出色地表達了作者的心情。
杜甫簡介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