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龍宮灘》鑒賞
原文
浩浩復湯湯,灘聲抑更揚。
奔流疑激電,驚浪似浮霜。
夢覺燈生暈,宵殘雨送涼。
如何連曉語,只是說家鄉(xiāng)?
賞析
該詩前四句是寫龍宮灘之險奇,接下面兩句則是詩人觸景生情,景心互動,產生了共鳴。特別是那“宵殘雨送涼”之句,天將破亮,可還是浙浙瀝瀝地下著小雨,小雨送涼,這個“涼”字在此既是寫實又是寫感。陽山是個山區(qū),氣候宜人,加之龍宮灘這個特殊之地,又是“宵殘”之時,確實是個地道的“涼”。再個是詩人含冤遭貶陽山一年之多,滿腹的委屈和壓抑,平時猶如一把無名之火,燃燒在心頭,終焦躁不安。今幸遏大赦,當然自覺自待,“涼”在心頭了。這一個“涼”字寫活了詩人獨享的快意。
該詩最后兩句寫到:“如何連曉語,一半是思鄉(xiāng)。”此景此地,此時此情,一旦夢醒,自然會心情激動,睡意全無,打開開心的話匣,套套不覺一直說到天亮,說的是故鄉(xiāng)河陽老家都是他最最思念的地方。該詩另一半想必是他回朝后,要大展宏圖,實現他不懈追求的宏愿。該詩情景相融,渾然一體,主題明朗,語序流暢,是歷代中華詩詞中一枝獨秀的奇花。
此詩中寫盡了水勢之浩蕩,波濤之洶涌,驚濤令人如聞獅吼,駭浪激流快如閃電。就連經驗豐富、見過無數大風大浪的船老大,對此情景也不敢掉以輕心。
韓愈簡介
唐代·韓愈的簡介
![韓愈](/d/file/p/630862fbebd21a1515110d257ec1c2eb.jpg)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tǒng)”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