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鑒賞
原文
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dāng)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
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yīng)情盡,還道有情無?
賞析
此首歌詞的中心意思是雨夜懷人。謂雨打芭蕉,點點滴滴都在心頭。回憶往事,臨睡之前,仍然翻檢舊時詩書。記得當(dāng)初,鴛鴦二字,原本熟悉,認(rèn)真寫起來,卻感到有點生疏。這是上片。點滴心欲碎,還展舊時書。為布景,謂散亂的卷冊,倦眼重看,意識模糊一片。黑夜里,雨窗前,孤燈一盞,原以為情已盡,緣已了,可怎知,有情、無情、多情、薄情,到底還是不能講清楚。這是下片。
"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化用明王次回《湘靈》:"戲仿曹娥把筆初,描花手法未生疏,沉吟欲作鴛鴦字,羞被郎窺不肯書。"容若化用此意,亦可能是此詩所勾畫的恩愛動人的場面,一如當(dāng)年他手把手教盧氏臨帖的閨房雅趣。看著那寫滿相思情意的書箋,便記起當(dāng)時她書寫還不熟練的嬌憨情景。
舊時書一頁頁翻過,過去的歲月一寸寸在心頭回放。緗帙亂,似納蘭的碎心散落冷雨中,再看時已淚眼婆娑。“胭脂淚,留人醉”,就讓眼前這一半清醒一半迷蒙交錯,夢中或有那人相偎。
這一闋所描寫的,是日常生活情景。用詞也簡凈,用"點滴芭蕉心欲碎"形容全詞的語風(fēng)再貼切不過。本來雨夜懷人,就是一件讓人傷感的事情。
芭蕉夜雨,孤燈幽窗,甚至是一些散亂的,翻過了以后還沒有及時整理的書箋。但就是這樣一幀一幀的畫面不依次序的閃現(xiàn),才會真實感人不是么?詞家說意,說境,說界,意見起落分迭,卻不得不贊成再高明的技巧都不及真切情感讓人感覺生動辛辣。如果不投入情感,作品就無法生長繁衍,文字亦再美只是美人臉上的"花黃",一拂就掉落在地了。
納蘭性德簡介
唐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d/file/p/4e5e8b5743eac5f04cd9b2864f2b73f2.jpg)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guān)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jīng)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