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上陽春晚》鑒賞
原文
上陽春晚,宮女愁蛾淺。新歲清平思同輦,爭奈長安路遠。
鳳帳鴛被徒熏,寂寞花瑣千門。競把黃金買賦,為妾將上明君。
賞析
此詞上闋寫的是宮女春晚愁容,以及新的一年給她帶來的希望以及失望。“春晚”交代了時節(jié),也暗喻宮女的青春在類似牢獄的深宮里幾近消磨殆盡。“愁蛾淺”寫女子的蛾眉逐漸變淺,實際上是一種夸張的手法,用來體現(xiàn)宮女的愁之深切。“爭(怎)奈”寫出了宮女的復雜矛盾的內(nèi)心掙扎,在希望之后的失望,是一種近乎絕望的心態(tài)。
下闋寫宮女所處的囚籠一樣的環(huán)境,以物寄怨,烘托她寂寞、孤獨的心態(tài)。“徒”字暗示了不知多少次宮女為了君王的親臨做準備,但是每一次都是失望而終,終于因為深切的期盼癡傻成癲,隱含了一種悲切的痛苦。“瑣(鎖)”字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寫宮女被封閉在深宮,切斷了和外界的聯(lián)系,鎖住了她生命中原本該擁有的那些美好的東西,剩下的只有無盡的期盼、一次次的失望以及深入骨髓的寂寞。最后二句運用漢武帝陳皇后“黃金買賦”的典故,表示宮女的愁苦以及她們的愿望,寫她們最后的希望與掙扎。這是在絕望之后新長出來的希望的枝椏,可是竟也不知什么時候才會實現(xiàn)。
詞中寫可憐女子有幸于君王的相思之愁,在一定意義上寄托了宮女對愛情、幸福和自由的渴望與憧憬,但最終陳皇后那種被漢武帝拋棄的命運無情地降臨在她們身上,黃金買賦的悲劇代代重演。詞人抓住了宮女天真無知、爭寵獻媚的心理弱點,對她們身陷囹圄、落入深淵從而致使她們情愛饑渴、人性遭受極度壓抑的悲情結(jié)局,用白描的手法抒寫了出來。作品含而不露,鋒芒所向?qū)柿四莻€縱情聲色,致使無數(shù)無辜女子青春、愛情甚至生命白白被葬送的“明君圣主”,對封建社會這種吃人的后宮制度進行了揭露與譴責。
全詞詳略得當,寫宮女愁容的部分一筆帶過,寫心態(tài)時則是細膩而婉轉(zhuǎn),一面是“思同輦”,一面又是“長安路遠”,把這種矛盾的心理、痛苦的情感寫得栩栩如生。詞人對宮女這種希望與失望之間掙扎的描寫,也是在構(gòu)思上與其他宮怨詞的不同之處。
此詞是詞人在承襲白居易的《上陽白發(fā)人》、元稹的《宮詞》等唐詩中現(xiàn)實主義成分的基礎(chǔ)上把宮怨之思搬進了詞這種新的文學體式中的一種嘗試。他從詩的窠臼中走出來另辟蹊徑,拓展了詞的意境和題旨,擴大了文學的表現(xiàn)功能,通過句式、音韻的變換表達出多方面的思想情感。這就是文學創(chuàng)新。
溫庭筠簡介
唐代·溫庭筠的簡介
![溫庭筠](/d/file/p/eea9a50d2fd6ad1f6a3bd94b6e49818f.jpg)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shù)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