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垂楊里》鑒賞
原文
垂楊里。蘭舟當日曾系。千帆過盡,只伊人不隨書至。怪渠道著我儂心,一般思婦游子。
昨宵夢,分明記,幾回飛渡煙水。西風吹斷,伴燈花、搖搖欲墜。宵深待到鳳凰山,聲聲啼鴂催起。
錦書宛在懷袖底。人迢迢、紫塞千里。算是不曾相憶。倘有情早合歸來,休寄一紙,無聊相思字。
賞析
《西河》這個詞比較長,分為三段。一般來說,長的詞一定要注意結構安排。王國維這首詞在段落上是比較清晰的。
“垂柳”和“蘭舟”是前人寫離別最常用的詞句,不過這里寫的是離別之后的情景,是這個女子徘徊在當日送別的渡口等待游子歸來。“千帆過盡”,用了溫庭筠的《夢江南》。“只伊人不隨書至”,就是沿著這個思路寫下來的:這個女子收到了男子的書信,這是一喜,但書信中只說相思,人卻不肯歸來,這又是一悲。“怪渠道著我儂心,一般思婦游子”。這是以女子的口吻:我真是感到奇怪,他在信中所述的相思之情句句都說到了我的心里。
這第一段,把女子那種望眼欲穿的相思懷念和由此而生疑生怨的百轉柔腸表現得既細膩又曲折。其內容以別后的思念為主“思”中有“怨”,但那“怨”卻含而不露,要到第三段才明白表現出來。
第二段是通過夢魂的描寫來述說自己的思念之苦。古人是有這種寫法的。“西風吹斷,伴燈花搖搖欲墜”同第一段中的“千帆過盡,只伊人不隨書至”一樣,都是適應句子的需要,把正式格律本該是七、四的停頓變成了四、七的停頓。“西風吹斷”的賓語“夢”被省略了。“西風”,可能是夢中煙水上的西風,也可能是現實中窗外的風聲。“宵深待到鳳凰山”,夜深時她終于入夢了,這一次的夢可能稍長一點兒,所以夢中走過的路也就稍長一點兒。“待到”是將要到,就在她快要到達目的地但還沒有到的時候,夢卻不能接著做下去了。“啼鴂”是杜鵑鳥,那也是一種很悲哀的鳥。被啼鴂催醒,意味著從充滿希望的夢里又回到了無可奈何的現實,這一段完全寫相思之苦,寫得很悲哀很纏綿。
第三段是由“思”而生“怨”。“錦書宛在懷袖底。人迢迢,紫塞千里”的“錦書”就是“只伊人不隨書至”的那封書信。“倘有情、早合歸來,休寄一紙無聊相思字”直白淺顯,完全是現實生活中婦女說話口吻,這是它的好處。但它的缺點在于把要說的話都說盡了,比較缺乏“詞之言長”的余味。
王國維簡介
唐代·王國維的簡介
![王國維](/d/file/p/bed43a163e573049333de3099840a171.jpg)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