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嘆》鑒賞
原文
幸會東城宴未回,年華憂共水相催。
梁家宅里秦宮入,趙后樓中赤鳳來。
冰簟且眠金鏤枕,瓊筵不醉玉交杯。
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
賞析
此詩內容似是與某官女有愛戀而未能如愿之事,故詩題曰“可嘆”。后人對此詩有“一首中五人名,未免獺祭之病!”這樣的憤然的評論,原因自然還是不明白李商隱想說什么,所以有人說:”這首詩所諷指的事情不得而知,難道是有貴人年邁,而他年少的姬妾卻恣意放蕩?“——這是字面上大致的含義,因為詩里的第二句講得是漢代跋扈將軍梁冀的妻子孫壽與他的屬下秦宮私通的故事;第三句講得是漢成帝皇后趙飛燕與燕赤鳳私通的故事;第四句第五句又無比的香艷,以至于有人斥責此詩”大傷忠厚“,不該流傳。但是問題是,這首詩最后兩句筆鋒一轉,回到曹植與洛神的故事中去了,而曹植對于宓妃則只是“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并沒有無禮之事,與前面孫壽與秦宮,飛燕與赤鳳對比明顯。但與此同時,宓妃卻在愁坐,而陳思王亦在惆悵,嘆宓妃之不得陳王,從陳王方面落筆言其用盡才思,冀得宓妃,兩情雖通而事終不諧矣。顯然李商隱是在“可嘆”一件事。世間不如意事常八、九,情相感而事不諧,恣行放誕者,反可遂愿,亦泛言心中之感慨不平,不必有寄托。全詩跌宕有致,尾聯最妙。
李商隱簡介
唐代·李商隱的簡介
![李商隱](/d/file/p/13c410bfc54c457b1a07434ab5ba96fb.jpg)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