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舊宮中樂人穆氏唱歌》鑒賞
原文
曾隨織女渡天河,記得云間第一歌。
休唱貞元供奉曲,當時朝士已無多。
賞析
此詩反映了作者追念往日的政治活動,傷嘆自己老而無成的感慨。這不只是個人的遭遇,而更主要的是國家的治亂問題。因此,滲透于這首詩中的感情,主要是政治性的。
頭兩句寫昔寫盛。天河、云間,喻帝王宮禁。織女相傳是天帝的孫女,詩中以喻郡主。這位舊宮人,可能原系某郡主的侍女,在郡主出嫁之后,還曾跟著她多次出入宮禁,所以記得宮中一些最動人心弦的歌曲。而這些歌曲,則是當時唱來供奉德宗的。詩句并不直接贊賞穆氏唱得如何美妙動聽,而只說所唱之歌,來之不易,只有多次隨郡主入宮,才有機會學到,而所學到的,又是“第一歌”,不是一般的,則其動聽悅耳自然可知。這和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詩說李龜年的歌,只有在崔九堂前、岐王宅里才能聽到,則其人之身價,其歌之名貴,無須再加形容,在藝術處理上,并無二致。
后兩句寫今寫衰。從德宗以后,已經(jīng)換了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或者還要加上武宗)等好幾位皇帝,朝廷政局,變化很大。當時參加那一場短命的政治革新運動的貞元朝士,仍然還活著的,已經(jīng)“無多”了。此時聽到這位舊宮人唱著當時用來供奉德宗皇帝的美妙的歌,回想起在貞元二十一年(805年)那一場充滿著美妙的希望但旋即幻滅的政治斗爭,加上故交零落,自己衰老,真是感慨萬千,所以,無論她唱得多么好,也只有祈求她不要唱了。一般人聽到美妙的歌聲,總希望歌手繼續(xù)唱下去,而詩人卻要她“休唱”。由此就可以察覺到詩人的心情激動的程度,他的心潮是起伏難平的。
劉禹錫簡介
唐代·劉禹錫的簡介
![劉禹錫](/d/file/p/5ae7b1b37a940abe9908b306ebad9d32.jpg)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