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棗子·寄語釀花風日好》鑒賞
原文
驚曉漏,護春眠。格外嬌慵只自憐。
寄語釀花風日好,綠窗來與上琴弦。
賞析
此篇以少女的形象、口吻寫春愁春感,寫其春曉護眠,嬌慵倦怠,又暗生自憐的情態與心理。
春晨,窗外屋檐滴水的聲音將她喚醒。一“驚”分明寫出了女主人公些微嬌嗔惱怒之意,分明睡得香甜,不料漏聲擾人清夢,合是十分該 。本就戀夢,這一醒來方知春暖花開,正是春眠天氣,遂倦意襲來,無法抗拒。且看這句“格外嬌慵只自憐”,“嬌慵”謂柔弱倦怠的樣子,李賀《美人梳頭歌》中就有“春風爛熳惱嬌慵,十八鬟多無氣力”的句子,想必本詞的女主人公也同這位女子一樣,滿臉睡意,輾轉反側,別有一番風韻。而“格外”一詞,更是把這位慵懶的女子渲染得楚楚動人,似有千般柔情。是也,春天是生命生長,萬物復蘇的季節,卻也是春愁暗滋,風情難抑的時候,少女們面對著春日美景而暗自生憐,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現在,這位女子醒了。那么醒后干什么去呢?“寄語釀花風日好,綠窗來與上琴弦。”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趁著明媚的陽光,和園中的花朵打招呼,催促它們早點綻放。的確,“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春天是美好的,亦是短暫的。遂要這個晨起的小女子,去催促百花你爭我趕競相開放,免得錯過了這春意盎然的季節而后悔不迭。然后推開碧紗窗,好讓自己優雅的琴聲飄得更遠一些。詞寫此處,這位少女的春感,已轉悠遠、朦朧,同時又挾有一分淡淡而莫名的愁思,可謂言盡意不盡,含蓄蘊藉而后留白深廣了。
納蘭性德簡介
唐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d/file/p/4e5e8b5743eac5f04cd9b2864f2b73f2.jpg)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