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鑒賞
原文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賞析
這首詩所寫的應該作者早年讀書生活的真實情況,清苦,寂寞,還可能有孤獨。為了前程,也許有興趣或習慣的原因,臨窗攻書,發奮苦讀,過著山野僧人般的清苦生活。即使在清明節,沒有像平常人那樣外出踏青,去欣賞山花爛漫的春景,也沒有邀約友朋飲酒作樂。君子慎獨,作為讀書人,沒有忘記民俗傳統——寒食節禁用煙火。一到禁忌煙火的期限過了,馬上去鄰居那里討來燈火,抓緊時間,在靜靜的夜里繼續苦苦用功,發奮苦讀。
從這里可以看出古人讀書的用功程度,我們雖然不推崇“興味索然”,但是應該學習古人那種讀書的毅力。
王禹偁簡介
唐代·王禹偁的簡介
![王禹偁](/d/file/p/19a30fa55506e396362f398f037f9a0e.jpg)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 。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