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夜起倚危樓》鑒賞
原文
夜起倚危樓,樓角玉繩低亞。惟有月明霜冷,浸萬家鴛瓦。
人間何苦又悲秋,正是傷春罷。卻向春風亭畔,數梧桐葉下。
賞析
這是一首把悲秋的感情和哲理的思致結合起來的小詞。但悲秋的感情中結合了對人間的關愛。哲理的思致中也夾雜了一些放不開的執(zhí)著。
從上片來看,一般來說古人的詩詞在寫到“夜起”和“倚危樓的時”的時候,都是由于內心有某種難以言說的憂愁郁悶。那是因為當時國家的命運不容樂觀,所以“夜起倚危樓”雖然可能是在寫實,但“夜起”與“倚危樓”的組合,卻暗示了作者內心也有某種難以言說的憂愁和郁悶。“樓角玉繩低亞”是登樓之所見。但作者的目光并沒有停留在夜空。而是隨著霜天寒冷的月光轉向對人間的俯瞰。在月光下從城市的高樓向下看,最顯眼的大約也就是一片屋頂。但作者不說“萬家屋頂”而說“萬家鴛瓦”并非只是因為“鴛瓦”這個詞更關麗。因為“萬家鴛瓦”令人想到人間千家萬戶的美好生活。
下片雖然有“春風亭畔”有“梧桐葉下”。似乎也是寫景,實際上卻是議論,哲理的思致主要表現在下片之中。傷春與悲秋是詩人的傳統(tǒng),但傷春其實是不愿意看到青春和美好歡樂時光的離去,悲秋其實是不愿意看到衰老和摧傷打擊的到來。這種感情本來是人人共有的,詩人只是用詩的語言把這種悲哀表達出來而已。而四季的輪換和春秋的代序是自然規(guī)律,不可能因人的愁腸而改變。同樣,人的過去和未來也不是自己所能夠完全把握的,一生之中不斷為此而悲傷痛苦豈不是徒尋煩惱。
正是由于有了這種覺悟,詩人才能夠對春秋的代序和盛衰的交替有一種冷靜的明察,能夠“卻向春風亭醉,數梧桐葉下”。這一句,說得實在很妙。“春風”,是欣欣向榮的春天的象征;而梧桐是秋天落葉最早的樹木。當梧桐的第一片葉子飄落下來的時候,秋的肅 便開始一天比一天通近了。所謂“春風亭”,不一定真有此亭,作者只是通過春風與梧桐的對比來表現出這種對哲理的體悟而已。
王國維簡介
唐代·王國維的簡介
![王國維](/d/file/p/bed43a163e573049333de3099840a171.jpg)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zhèn)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