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昔二首》鑒賞
原文
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
陰山驕子汗血馬,長驅東胡胡走藏。
鄴城反覆不足怪,關中小兒壞紀綱。
張后不樂上為忙,至令今上猶撥亂,勞心焦思補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肅不可當。
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直來坐御床,百官跣足隨天王。
愿見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書郎。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宮中圣人奏云門,天下朋友皆膠漆。
百馀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谷今流血。
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
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
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
周宣中興望我皇,灑淚江漢身衰疾。
賞析
題目雖說是《憶昔》,其實是諷今之作。第一首回憶的是唐肅宗的信任宦官和懼怕老婆,目的作于警戒代宗不要走他父親的老道;第二首回憶的是唐玄宗是開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恢復往日繁榮,并不是為憶昔而憶昔。
第一首上段九句,下段八句。上段九句感傷肅宗之失德。當時肅宗起兵靈武,收復西京長安,率回紇兵討安慶緒,凡是肅宗認為是有才能的都以任用,便任用了李輔國。但寵幸張良娣,對于政事自然就很少有時間去管了。所以中興之業,是仍處于停滯階段的?!昂蟛粯贰保瑺钇潋湴练趴v?!吧蠟槊Α?,狀其畏縮恐懼。這分明寫出了懼內意。王洙曰:“撥亂,內平張后之難。補四方,外能經營河北也?!毕露伟司涓袀诓荒苷衿?。代宗初為元帥,出兵整肅,到了程元振帶兵時,使郭子儀束手留京,吐蕃入侵,而肅宗再次外逃,一時邊境無法安定下來,所以愿能有像傅介子這樣的人物,杜甫意在湔雪國恥。“老儒”句,作者自嘆不能為國靖亂而尸位素餐。
第二首上段十二句,下段十句。上段十二句追思開元盛世。當時國盛民富,盜亂息止人民安定,政治通和清明,民風淳厚,禮儀等方面也秩序井然,勝于貞觀之治。這里便是惜唐明皇疏于政事,所以又極盛轉至衰敗。下段十句悲痛亂離而思盼興復。自開元至作此詩,戰火不斷,民不聊生?!敖伻f錢,無復齊紈魯縞矣。田流血,無復室家倉廩矣。東洛燒焚,西京狐兔,道路盡為豺狼,宮中不奏云門矣。”(仇兆鰲《杜詩詳注》)亂后景象,是不忍直視的。所以作者在此概嘆,中興事業只能期望于后世之君了。
雖然杜甫是從地主階級的立場和理想來觀察現實,但第二首詩中所描述的人丁興旺、和平環境、豐衣足食,卻也是勞動人民所祈望的。因而杜甫的政治理想對廣大人民是有利的。詩人素來就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崇高理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精神境界,“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周宣中興望我皇,灑血江漢身衰疾?!鄙硖巵y世、顛沛流離,仍抱憂國憂民之心,“愿見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書郎。”甘愿“灑血江漢”、再圖中興。
杜甫簡介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d/file/p/42dcb9ea3e1e38ca36a5c92cddf237bb.jpg)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