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人如同時具有孔子提倡的愛心、孟子的正義、墨子的實踐、韓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莊子的慧、荀子的自強,就一定能成為領袖。
2.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出自:《荀子·不茍》圣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荀子
3.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出自:《荀子·勸學》聲音即使再小也不會聽不到,行為即使再隱蔽也不會不表現出來。荀子
4.從天的涵義、明于天人之分、知天與不求知天、制天命而用之等方面對荀子這一重要思想作了辨析,希望能更為準確深入地把握其原意。
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6.功能技成,庖丁解牛久練而技進乎道;路在腳下,荀子勸學博學則青出于藍。
7.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出自:《荀子·勸學》聲音即使再小也不會聽不到,行為即使再隱蔽也不會不表現出來。荀子
8.荀子在百家爭鳴中確立的性惡論成為其禮法思想的理論基礎。
9., 凡斗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荀子
10.不過,在儒家內部卻有很大分歧,即孟子的性善論與荀子的性惡論的針鋒相對。
11.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出自:《荀子·勸學》聲音即使再小也不會聽不到,行為即使再隱蔽也不會不表現出來。荀子
12.鍥而舍之,朽木不斷;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1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14.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15.功能技成,庖丁解牛久練而技進乎道;路在腳下,荀子勸學博學則青出于藍。
16.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出自:《荀子·不茍》圣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荀子
17.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18.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荀子
19.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20.而王陽明則以“性覺”論辨析人“心”的善與惡的來源,對荀子和程朱的理論皆有所辨正。
21.公生明,偏生暗;端愨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神,夸誕生惑。荀子
22.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 "荀子"造句字典庫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