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百零九、晉劇因其形成和活動于山西中部地區而稱中路梆子,它既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藝術特色,同時形成婉轉細膩的抒情風格,具有晉中地區濃郁的鄉土氣息。
2.發生在漢代長安的故事、梆子腔鼻祖的音韻,這兩者之間似乎應該有地域上的天然聯系,估計在西安演出時,此處定然會引起不小的共鳴。
3.郭德綱八歲學評書,后跟隨相聲名家常寶豐學相聲,2005年加盟鐵路文工團,拜侯躍文為師,并學過京劇、評戲、河北梆子等劇種,傳統曲藝的根基十分深厚。
4.城南游藝園是一個綜合性的娛樂場所,有飯館、雜耍場、書場、魔術場,也有演梆子、評戲和京劇的地方,同時可以舉行十多種不同的演出。
5.“舞臺”正面擺設著音箱、燈具、話筒,“舞臺”西側擺放了板胡、二胡、揚琴、長笛、三弦等器樂,梆子、手鑼、干鼓等器樂和道具則擺設于“舞臺”東側。
6.業內人士欣喜地說,“山東梆子的春天來了!”關注現實生活,反映社會熱點,貼近群眾,推陳出新,這既是山東地方戲振興的轍印,也是其前行的方向。
7.發生在漢代長安的故事、梆子腔鼻祖的音韻,這兩者之間似乎應該有地域上的天然聯系,估計在西安演出時,此處定然會引起不小的共鳴。
8.一個山陜梆子,直鬧得清政府坐立不安,如臨大敵,不惜通令全國,撲 禁絕。
9.荀慧生在唱梆子戲時代,因為為京戲同場演出,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學會了很多皮黃戲,但正式從梆子改演皮黃,卻是他倒嗓以后的事情。
10.秦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之一梆子腔的分支,因其古老、豐富、龐大的聲腔體系,被稱為梆子腔的鼻祖。
11.據說秦腔是梆子腔的鼻祖,對京劇等大劇種的起源產生過重要影響,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成為陜西的旅游文化符號當之無愧。
12.既古樸又豪放,如同處于中國梆子腔鼻祖地位的秦腔一樣,很有原生態的味兒。
13.二百零七、荀對唱腔方面,也有許多發明,由于他是唱梆子戲出身,所以他的新戲中,“南梆子”特別多,運腔也好。
14.同為梆子腔的鼻祖,蒲劇、秦腔一母同源,號稱“姊妹花”。
15.劇中,無論是甜美的“南梆子”,激越的“高撥子”,她都演繹得恰如其分,惟妙惟肖。
16., 演唱時只有梆子擊節、鑼鼓伴奏,故又稱“千板秧歌”.
17.33歲的郭德綱是天津人,8歲學評書,后跟隨相聲名家常寶豐學相聲,2005年加盟鐵路文工團,拜侯躍文為師,并學過京劇、評戲、河北梆子等劇種。
18., 唱詞多為七字,傳統伴奏樂器為四股弦琴胡,其它文武場樂器與河北梆子樂器相同。
19.據說秦腔是梆子腔的鼻祖,對京劇等大劇種的起源產生過重要影響,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成為陜西的旅游文化符號當之無愧。
※ "梆子"造句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