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戰(zhàn)國時代各國君主求才若渴,一遇賢才,必是分庭抗禮,倍加禮遇。
2.別的山上的石頭,能夠用來琢磨玉器。原比喻別國的賢才可為本國效力。后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
3.戰(zhàn)國時代各國君主求才若渴,一遇賢才,必是分庭抗禮,倍加禮遇。
4.別的山上的石頭,能夠用來琢磨玉器。原比喻別國的賢才可為本國效力。后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
5.古稱國之寶,谷米與賢才。
6.別的山上的石頭,能夠用來琢磨玉器。原比喻別國的賢才可為本國效力。后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
7.同樣出身微賤、知民間疾苦、禮遇賢才、勤政不輟的錢鏐、福建二王、后唐明宗、后周太祖都瞠乎其后,即使禮賢好學、眼光遠大的南唐烈祖也僅可望其項背。
8.見愛人被病痛折磨,他實在難以忍受,便遵從文種的意見,貼出王榜,廣求賢才,求醫(yī)愛妃。
※ "賢才"造句字典庫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