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崎
〈形〉
(1) (形聲。從山,奇聲。本義:崎嶇,地面高低不平的樣子)
(2) 同本義 [be rugged and rough]
崎嶇,傾側也。——《廣雅》
(3) 又如:崎崟(山峰高低不平的地方);崎嶺(形容山路險阻不平)
(4) 險峻 [precipitous]
康熙字典
崎【寅集中】【山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8畫
《廣韻》去奇切《集韻》《韻會》丘奇切,音敧。《說文》險也。本作
。從危,攴聲。今文作崎。《玉篇》崎嶇,山路不平也。《張衡·南都賦》上平衍而曠蕩,下蒙蘢而崎嶇。
又《集韻》渠羈切,音奇。義同。
又去綺切,音錡。巋崎,山貌。一曰不安貌。《王褒·洞簫賦》徒觀其傍山側兮,則嶇嶔巋崎。
又葉去何切,音苛。《司馬相如·上林賦》深林巨木,嶄嚴嵾嵳。九嵕嶻嶭,南山峩峩。巖陁甗錡,嶊萎崛崎。
又《集韻》於宜切,音漪。地名。上黨崎氏阪。
又渠希切,音祈。曲岸也。○按上黨陭氏本作陭,不必改從山。
又訓曲岸,與石部碕字音義同,重出,俱不可從。《正字通》陭隑埼碕
通。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陭【卷十四】【部】
上黨陭氏阪也。從奇聲。於離切
說文解字注
(陭)上黨陭氏阪也。地理志。上黨郡有陭氏縣。葢因有陭氏阪以名也。今本郡國志作猗氏。因河東猗氏而誤。從。奇聲。於離切。按當依漢書於義切。古音在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