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欺
〈動(dòng)〉
(1) (形聲。從欠,其聲。“欠”與出氣、說話有關(guān)。本義:欺騙)
(2) 同本義 [deceive;cheat]
欺,詐欺也。——《說文》
仁義修立謂之任,反任為欺。——《賈子道術(shù)》
祿不遂行茲謂欺。——《京房易傳》
徒見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 又
尚不相欺。
甚矣哉為欺也。——明· 劉基《賣柑者言》
(4) 又
世之為欺者。
(5) 又如:欺誑(欺瞞);欺上罔下(對(duì)上欺騙,對(duì)下隱瞞);欺誕(夸大欺騙);欺謾(欺騙);欺三瞞四(隱蔽實(shí)情欺騙他人);欺天罔人(騙天騙人);欺天罔地(欺騙天地。極言人之背理昧心);欺心(自己欺騙自己心懷不軌,起壞心思);欺君罔上(欺騙蒙蔽君上)
(6) 欺詐,用狡猾奸詐的手段騙人 [blackmail;fraud]
蘇秦欺寡人。——《戰(zhàn)國策·秦策》。注:“詐也。”
欺誣詐偽也。——《荀子·性惡》。注:“誑也。”
(7) 又如:欺謬(欺詐背信);欺猾(欺詐奸猾);欺罔(詐騙迷惑);欺詭(欺詐);欺弊(欺詐蒙騙)
(8) 欺壓,欺侮 [bully]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duì)面為盜賊。——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9) 又如:欺藐(欺負(fù)小看);仗勢(shì)欺人;欺蔑(欺負(fù)蔑視);欺傲(欺侮輕慢);欺枉(欺負(fù))
詞性變化
◎ 欺
〈形〉
見南郭子,果若欺魄焉,而不可與接。——《列子·仲尼》
康熙字典
欺【辰集下】【欠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
《唐韻》去其切《集韻》《韻會(huì)》丘其切,音僛。《說文》詐欺也。《新書·道術(shù)篇》仁義修立謂之任,反任爲(wèi)欺。《論語》吾誰欺。《史記·循吏傳》子產(chǎn)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
又自昧其心曰欺。《大學(xué)》毋自欺也。《蘇洵曰》書有以加乎其言,言有以加乎其心,聖人以爲(wèi)自欺。《呂祖謙論鄭莊公殺叔段曰》將欲欺人,必先欺心。
又欺,?也。《揚(yáng)子·方言》晉、魏、河內(nèi)之北謂?曰殘,楚謂之貪,南楚江、湘之閒謂之欺。《郭註》言欺?難厭也。今關(guān)西人呼打爲(wèi)?,音廩,或洛感反。
又詆欺,漢法名。漢有誹謗詆欺法,至哀帝始除之。
又謾也,陵也。《李翊·俗呼小錄》見陵於人爲(wèi)欺負(fù)。
又欺,大首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仡欺以雕。《註》欺,大首也。雕,如雕之視也。與瞲同。《集韻》或作倛。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欺【卷八】【欠部】
詐欺也。從欠其聲。去其切
說文解字注
(欺)詐也。大徐作詐欺也。今依韻會(huì)正。言部曰詐者、欺也。此曰欺者、詐也。是爲(wèi)轉(zhuǎn)注。從欠者、猶從言之意。從欠。其聲。去其切。一部。
- 欺的詞語 組詞
- 欺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