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顰](/d/file/zi/zidian10897.png)
顰
部首頁(yè)部 總筆畫21畫 結(jié)構(gòu)上下
五行水 統(tǒng)一碼98A6
筆順丨一丨一丨ノノ一ノ丨フノ丶ノ丨フ一一ノ一丨
名稱豎、橫、豎、橫、豎、撇、撇、橫、撇、豎、橫折、撇、點(diǎn)、撇、豎、橫折、橫、橫、撇、橫、豎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顰(顰)
⒈ ?皺眉:顰眉。一顰一笑。顰蹙(皺著眉頭,形容憂愁)。東施效顰(喻不顧自己具體條件,盲目地仿效別人,結(jié)果恰得其反)。
異體字
- 顰
造字法
形聲:從頻、卑聲
English
frown, knit brows; with knitted
※ 顰的意思、基本解釋,顰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顰
顰
〈動(dòng)〉
(1) (形聲。從頻,卑聲。本義:皺眉) 同本義 [knit the brows]
猶如含顰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唐· 李群玉《黃陵廟》
(2) 又如:顰眉(皺眉);一顰一笑;顰笑(皺眉和歡笑);顰蛾(皺眉);東施效顰(西施病心而捧心皺眉,其里丑女以為美而模仿)
詞性變化
◎ 顰
顰
〈形〉
憂愁 [sad;worried]。如:顰呻(憂愁嘆息)
康熙字典
顰【戌集下】【頁(yè)部】 康熙筆畫:24畫,部外筆畫:15畫
《玉篇》《正韻》毗賓切,音貧。《玉篇》顰蹙,憂愁不樂之狀也。《易·復(fù)卦》作頻。《註》謂頻蹙之貌。
又通作矉。《莊子·天運(yùn)篇》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李白詩(shī)》蛾眉不可學(xué),況乃效其矉。亦作嚬。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顰【卷十一】【瀕部】
涉水顰蹙。從頻卑聲。符眞切文二
說文解字注
(顰)涉水戚也。戚古音同蹴。迫也。各本作蹙。誤。顰戚、謂顰眉蹙頞也。許必言涉水者、爲(wèi)其字之從瀕也。從
。卑聲。符眞切。按從卑聲、則古音在十六部。易。頻復(fù)。本又作嚬。王弼、虞翻、侯累皆以頻蹙釋之。鄭作卑。陸云音同。按諸家作頻。省下卑。鄭作卑。省上頻。古字同音叚借。則鄭作卑爲(wèi)是。諸家作頻、非。顰本在支韻、不在眞韻也。自各書省爲(wèi)頻。又或作嚬。又莊子及通俗文叚?爲(wèi)顰。而古音不可復(fù)知。乃又改易音義云鄭作顰。幸晁氏以道古周易、呂氏伯恭古易音訓(xùn)所據(jù)音義皆作卑。晁云。卑、古文也。今文作顰。攷古音者得此、眞一字千金矣。
- 顰的詞語(yǔ) 組詞
- 顰的成語(y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