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d/file/zi/zidian11835.png)
泥
部首氵部 總筆畫8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INXN 五行水 統(tǒng)一碼6CE5
筆順丶丶一フ一ノノフ
名稱點(diǎn)、點(diǎn)、提、橫折、橫、撇、撇、豎彎鉤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泥
⒈ ?土和水合成的東西:泥巴。泥垢。泥漿。泥煤。泥淖(泥污的洼地)。泥濘。泥洼。
⒉ ?像泥的東西:棗泥。山藥泥。印泥(蓋圖章用的印色)。蒜泥。
其他字義
泥
⒈ ?涂抹:泥墻。泥縫兒(
)。⒉ ?固執(zhí), 板:拘泥。泥古(拘泥古代的制度和說法,不根據(jù)具體情況加以變通)。泥守。
異體字
- ?
- 坭
- 埿
漢英互譯
mashed vegatable or fruit、mire、mud、slob
造字法
形聲:從氵、尼聲
English
mud, mire; earth, clay; plaster
※ 泥的意思、基本解釋,泥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泥
〈名〉
(1) (形聲。從水,尼聲。本義:泥水)
(2) 中國古水名,涇水支流,即今甘肅省慶陽地區(qū)的東河及其下流馬連河 [Ni River]
泥,泥水也。出北地郁郅北蠻中。亦曰 白馬水。一名 東河。——《說文》
北地郡 郁郅縣, 泥水出北蠻夷中。——《漢書》
(3) 泥土;泥巴 [earth;mud]
厥土惟涂泥。——《書·禹貢》
致遠(yuǎn)恐泥。——《論語》
存者無消息, 者為塵泥。——杜甫《無家別》
誰家新燕啄春泥。——唐·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泥中 者。——《資治通鑒》
(4) 又如:泥木(土木);泥水(帶泥土的水);泥牛(即土牛);泥岡子(土山岡);泥坂(土坡);泥灰(灰土);泥塵(塵土);泥墩墩(土墩子。比喻呆板無用的人);泥垡頭(泥土塊)
(5) 泥水,稀泥;爛泥 [mud;mire]
震遂泥。——《易·震卦》。虞注:“坤土得雨為泥。”
胡為乎泥中。——《詩·邶風(fēng)·式微》
市南門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賣炭翁》
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xiàng)脊軒志》
(6) 又如:泥掌(泥水匠用以抹平墻壁的泥鏝);泥書(泥封的書函);泥頭(指封酒壇口的泥巴);泥緘(古人書函多以泥封,后因以借指書信);泥章(封泥上所蓋的印章);泥淖(爛泥;淤泥);泥蕩(泥潭。泥坑);泥溝(爛泥淤積的水溝)
(7) 粘土的泥塑 [clay]。如:泥馬(用泥塑造的馬形);泥媳婦(泥塑的婦女像);泥像(泥塑佛像);泥龍(泥塑龍像);泥孩(泥塑娃娃);泥佛(泥塑的佛像)
(8) 重而稀軟的、泥濘或粘滑的沉淀物 [muck]。如:泥涂(比喻污濁);汽車房地上的油泥
(9) 一堆搗成或壓成的柔軟的糊狀混合料 [mashed fruit or vegetable]
那莊家連忙取半只熟狗肉,搗些蒜泥,將來放在智深面前。——《水滸傳》
(10) 又如:棗泥;土豆泥;蒜泥
(11) 讀“
”,通“涅”,染黑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詞性變化
◎ 泥
〈形〉
(1) 軟弱無力 [weak and feeble]
威夷(獸名),長頸而泥。——《爾雅·釋獸》
(2) 另見
基本詞義
◎ 泥
〈動〉
(1) 阻塞,阻滯 [stop]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yuǎn)恐泥。——《論語·子張》
(2) 又如:泥滯(滯留,停留);泥漉(阻塞干涸);泥飲(強(qiáng)留飲酒);江為山所泥
(3) 拘泥于;拘執(zhí),不變通 [bigoted;obstinate]
總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二刻拍案驚奇》
(4) 又如:泥文(拘泥于文字);泥定(株守;拘執(zhí));泥信(拘泥一面,過分相信);泥執(zhí)(拘泥固執(zhí));泥常(拘泥于常規(guī));泥象(拘泥形跡);泥視(謂 板地看問題)
(5) 涂沫 [plaster;putty]
王以赤石脂泥壁。——《世說新語·汰侈》
(6) 又如:泥坦克
(7) 糊 [paste]
紅紙泥窗繞畫廊。——花蕊夫人《宮詞》
(8) 軟求,軟纏;纏著 [stick to]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 人。——杜甫《冬至》
翠環(huán)仍泥著不肯去。——《老殘游記》
(9) 另見
康熙字典
泥【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
《廣韻》奴低切《集韻》《韻會》《正韻》年題切,音?。水名。《說文》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
又潏水之別名。《長安志》潏水,今名泥水。
又江州洣水又謂之泥水。《前漢·地理志》長沙國茶陵泥水。
又水和土也。《書·禹貢》厥土惟塗泥。
又汚也。《易·井卦》井泥不食。
又丘名。《爾雅·釋丘》水潦所止曰泥丘。
又泥中,衞邑也。《詩·邶風(fēng)》胡爲(wèi)乎泥中。
又泥陽,縣名。《史記·酈商傳》蘇駔軍於泥陽。《前漢·地理志》北地郡有泥陽縣,王莽更曰泥隂。
又弱也。《爾雅·釋獸》威夷長脊而泥。
又蟲名,出東海,得水則活,失水則如泥。《杜甫詩》先拚一飮醉如泥。
又紫泥,以封璽書者。《西京雜記》中書以武都紫泥爲(wèi)璽室,加綠綈其上。
又靑泥,水名。《長安志》藍(lán)田縣南有靑泥水,魏置靑泥軍。
又坊名。《杜甫詩》飯煮靑泥坊底芹。
又蜀人謂糊窻曰泥窻。《花蘂夫人宮詞》紅錦泥窻遶四廊。
又渤泥,佛泥,俱國名。《諸蕃風(fēng)俗》佛泥國在廣州東南,宋濂有渤泥入貢記。
又《薛俊·日本寄語》星曰付泥,金曰空措泥,銀曰失祿楷泥,船曰浮泥。
又姓。漢犍爲(wèi)功曹泥和。
又《廣韻》奴禮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禮切,音禰。泥泥,露濃貌。《詩·小雅》蓼彼蕭斯,零露泥泥。
又柔澤貌。《詩·大雅》方苞方體,維葉泥泥。亦作。
又《廣韻》奴計(jì)切《集韻》《韻會》《正韻》乃計(jì)切,尼去聲。滯也。《論語》致遠(yuǎn)恐泥。
又《集韻》乃定切,音甯。泥母,地名。
又亭名。《左傳註》高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讀如甯。
又與涅同。《史記·屈原傳》皭然泥而不滓。《註》泥音涅。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泥【卷十一】【水部】
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從水尼聲。奴低切
說文解字注
(泥)泥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北地郡郁郅、見前志。今甘肅慶陽府安化縣治、卽郁郅故城也。前志郁郅下曰。泥水、出北蠻夷中。泥陽下應(yīng)注曰。泥水、出郁郅北蠻中。一統(tǒng)志曰。東河在安化縣東。卽白馬水也。元和志。延慶縣西臨白馬州。寰宇記。白馬水、出北塞夷中。引水經(jīng)注云洛川南逕尉李城東北。合馬嶺水。號白馬水。明統(tǒng)志。東河來自沙漠。至安化城北。合懷安及靈溝水南流。至合水縣爲(wèi)馬蓮河。東河及下流馬蓮河皆卽古泥水也。按馬蓮、卽馬嶺之轉(zhuǎn)語。從水尼聲。奴低切。十五部。按今字皆用爲(wèi)塗泥字。
- 泥的詞語 組詞
- 泥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