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d/file/zi/zidian12215.png)
默
部首黑部 總筆畫(huà)16畫(huà)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LFOD 五行水 統(tǒng)一碼9ED8
筆順丨フ丶ノ一丨一一丶丶丶丶一ノ丶丶
名稱(chēng)豎、橫折、點(diǎn)、撇、橫、豎、橫、提、點(diǎn)、點(diǎn)、點(diǎn)、點(diǎn)、橫、撇、捺、點(diǎn)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默
⒈ ?不說(shuō)話,不出聲:默認(rèn)。默寫(xiě)。默許。默哀。默誦。默讀。默悼。默契。沉默。默默無(wú)聞。
異體字
- 墨
- ?
- 嘿
- 黙
漢英互譯
silent、tacit、write from memory
造字法
形聲:從犬、黑聲
English
silent; quiet, still; dark
※ 默的意思、基本解釋?zhuān)鞘裁匆馑加?b>新字典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默
嘿
〈形〉
(1) (形聲。從犬,黑聲。本義:狗突然竄出追人)
(2) 閉口不說(shuō)話 [tacit;silent]
恭默思道。——《書(shū)·說(shuō)命》
默而識(shí)之。——《論語(yǔ)》
或默或語(yǔ)。——《易·系辭》
三年默以思道。——《國(guó)語(yǔ)·楚語(yǔ)》
我不欲戰(zhàn)而能默。——《左傳·昭公十五年》
默坐低雙眉。——白居易《移家入新宅》
(3) 又如:默然不語(yǔ)(靜默而不作聲);默默無(wú)言(沉默不語(yǔ))
(4) 幽靜 [quiet;silent]
默順風(fēng)以偃仰兮。——《楚辭·惜賢》。注:“寂也。”
(5) 通“墨”。不廉潔,貪污 [corrupt]
貪以敗官為默, 人不忌為賊。——《孔子家語(yǔ)·正論》
詞性變化
◎ 默
〈動(dòng)〉
(1) 默寫(xiě) [recite from memory]。如:默生字
(2) 冒,涌 [burn with anger]
宋江聽(tīng)罷愕然,默上心來(lái),便道:“你既有這個(gè)活佛羅漢在彼,何不早說(shuō),與俺等同去參禮,求問(wèn)前程。”——《水滸傳》
◎ 默
〈副〉
(1) 私下; 暗中 [privately;in secret]
故能默契如此。——朱弁《曲洧舊聞》
(2) 又如:默化(于無(wú)形之中感化);默存(指形體不動(dòng)而神游。后用為遇事默記之意);默識(shí)(領(lǐng)悟暗記在心中)
康熙字典
默【亥集下】【黑部】 康熙筆畫(huà):16畫(huà),部外筆畫(huà):4畫(huà)
《唐韻》亡北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密北切,音墨。《說(shuō)文》犬暫逐人也。
又《廣韻》黑也。
又靜也,幽也,不語(yǔ)也。《易·繫辭》君子之道,或默或語(yǔ)。《書(shū)·說(shuō)命》恭默思道。
又姓。《姓譜》明有默思道。
又或作嘿。《前漢·成帝紀(jì)》臨朝淵嘿。
又或作墨。《前漢·竇嬰傳》墨墨不得志。
又或作。《前漢·東方朔傳》吳王
然。
又葉莫卜切,音木。《楚辭·九章》眴兮杳杳,孔靜幽默。鬱結(jié)紆軫兮,離慜而長(zhǎng)鞠。通作繆脈脈。
說(shuō)文解字
說(shuō)文解字
默【卷十】【犬部】
犬暫逐人也。從犬黑聲,讀若墨。莫北切
說(shuō)文解字注
(默)犬暫逐人也。叚借爲(wèi)人靜穆之偁。亦作嘿。從犬。黑聲。讀若墨。莫北切。一部。
- 默的詞語(yǔ) 組詞
- 默的成語(y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