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瀾
瀾
〈名〉
(1) (形聲。從水,闌(
)聲。本義:大波浪)(2) 同本義 [billow]
瀾,大波也。——《說文》
大波為瀾,小波為淪。——《爾雅》
天下安瀾。——《四子講德論》
觀水有術,必觀其瀾。——《孟子·盡心上》
回狂瀾于既倒。——韓愈《進學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岳陽樓記》
(3) 又如:狂瀾;巨瀾;瀾倒波隨(猶言隨波逐流。比喻言行無標準);瀾澳(水曲);波瀾(波濤);推波助瀾
(4) 波紋 [ripple]
風行水波成文曰瀾。——《釋名》
珠玉潛水,而瀾表方圓。——《文心雕龍·隱秀》
(5) 又如: 水微瀾;安瀾(河流平靜,沒有泛濫現象);微瀾(小波紋);瀾清(清澄如水)
詞性變化
◎ 瀾
瀾
〈動〉
(1) 興起波瀾 [billow]
若流波之將瀾。——宋玉《神女賦》
(2) 又如:瀾翻(水勢翻騰);瀾瀾(淚涌下的樣子)
康熙字典
瀾【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21畫,部外筆畫:17畫
《唐韻》洛干切《集韻》《韻會》郞干切,音蘭。大波也。《爾雅·釋水》大波爲瀾。《註》瀾,言渙瀾也。《釋名》瀾,連也。言波體轉流,相連及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郞旰切,音爛。義同。
又瀾漫,淋漓貌。一曰分散也。《王褒·洞簫賦》?恅瀾漫。
又瀾汗,長貌。《木華·海賦》洪濤瀾汗。
又米汁也。《周禮·地官·稾人註》潘瀾戔餘,不可褻也。《禮·內則註》爛,力旦反。或作灡。
又《韻補》葉陵延切,音連。《陸機·文賦》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瀾【卷十一】【水部】
大波爲瀾。從水闌聲。漣,瀾或從連。洛干切〖注〗臣鉉等曰:今俗音力延切。
說文解字注
(瀾)大波爲瀾。魏風。河水淸且漣猗。釋水引作灡、云大波爲灡。毛傳云。風行水成文曰漣。按傳下文云。淪、小風水成文。則瀾爲大可知。與爾雅無二義也。凡瀾漫當作此瀾字。從水。闌聲。洛干切。十四部。
(漣)瀾或從連。古闌連同音。故瀾漣同字。後人乃別爲異字異義異音。
- 瀾的詞語 組詞
- 瀾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