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囝
〈名〉
(1) 〈方〉∶兒子 [son]
郎罷別囝。——顧況《囝一章》。自注:閩俗呼子為囝,父為郎罷。
(2) 〈方〉∶兒女 [children]
阿囝略如郎罷老,稚孫能伴老翁嬉。——宋· 陸游《戲遣老懷》
(3) 另見
基本詞義
◎ 囝
〈名〉
(1) [吳方]∶小孩兒。也作囡。也指幼小的動物 [child;pet]。如:小囝;魚囝
(2) 另見
康熙字典
囝【丑集上】【囗部】 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3畫
《集韻》九件切,音蹇。閩人呼兒曰囝。《正字通》閩音讀若宰。《靑箱雜記》唐取閩子爲宦官,顧況有哀囝詩。
又有囝別郎罷,郎罷別囝詩,以寓諷。郎罷,閩人呼父也。
又《集韻》魚厥切,音刖。與月同。唐武后作。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月【卷七】【月部】
闕也。大陰之精。象形。凡月之屬皆從月。魚厥切
說文解字注
(月)闕也。大侌之精。月闕?韻。釋名曰。月、缺也。滿則缺也。象形。象不滿之形。魚厥切。十五部。凡月之屬皆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