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犍
〈名〉
閹割過的牛 [castrated bull]
買得烏犍遇歲穰,此身永免屬官倉。——陸游《稻飯》
詞性變化
◎ 犍
〈動〉
(1) 閹割 [castrate]
其子三日便掐尾,六十日后犍。——《齊民要術(shù)》
(2) 又如:犍牛(閹割過的牛)
(3) 另見
基本詞義
◎ 犍
另見
康熙字典
犍【巳集下】【牛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集韻》《韻會》居言切,音鞬。《說文》犗牛也。
又《玉篇》獸似豹。人首,一目。《山海經(jīng)》單張之山有獸,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諸犍。善叱行則銜其尾,居則蟠其尾。《註》郭璞曰:音如犍牛之犍。
又《前漢·地理志》犍爲(wèi)郡。《註》武帝建元六年開,在益州。
又《集韻》渠言切,音。郡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渠焉切,音虔。《廣韻》犍爲(wèi),在嘉州。
又《集韻》紀(jì)偃切,音湕。獸名。似牛。《玉篇》或作。《集韻》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