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d/file/zi/zidian17361.png)
假
部首亻部 總筆畫11畫 結構左中右
五筆WNHC 五行木 統一碼5047
筆順ノ丨フ一丨一一フ一フ丶
名稱撇、豎、橫折、橫、豎、橫、橫、橫折、橫、橫撇/橫鉤、捺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假
⒈ ?不真實的,不是本來的,與“真”相對:假山。假話。假冒。假釋。假 。虛假。真假。弄虛作假。
⒉ ?借用,利用:假借。假貨。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為自己辦事)。假公濟私。不假思索(用不著想)。
⒊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漢字的偏旁。楷書稱“片假假”,草書稱“平假假”。
⒋ ?據理推斷,有待驗證的:假設。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其他字義
假
⒈ ?照規定或經請求批準暫時離開工作或學習場所:假日。假條。病假。
異體字
- 叚
- 仮
漢英互譯
artificial、fake、furlough、holiday、sham
相關字詞
真
造字法
形聲:從亻、叚聲
English
falsehood, deception; vacation
※ 假的意思、基本解釋,假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假
叚
〈形〉
(1) (形聲。從人,叚(
)聲。“叚”亦兼表字義。本義:不是真的)(2) 同本義(跟“真”相反) [false;bogus;counterfeit]
假,非真也。——《說文》
假,今不然也。——《墨子·經上》
假寐永嘆。——《詩·小雅·小弁》。箋:“不脫冠衣而寐曰假寐。”
為假上將軍。——《史記·項羽紀》
假令單于初立。——《漢書·匈奴傳》
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史記·淮陰侯列傳》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聊齋志異·狼三則》
(3) 又如:假姨姨(假親戚,冒充的親戚);假言(虛假不實的言語);假女(鴇兒稱自己認作養女的妓女);假局(假局子。誘人的騙局,圈套);假子(非親身的兒子,如干兒子、前夫之子等)
(4) 代理,非正式 [informal]
周公旦假為天子七年。——《韓非子·難二》
(5) 又如:假攝(代理職務);假髻(人造的發髻);假吏(暫時代理職務的官吏);假守(古代稱權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
詞性變化
◎ 假
〈動〉
(1) 通“叚”。借。兼指借出和借入 [borrow]
假,借也。——《廣雅》
假爾大龜有常。——《禮記·曲禮》
而假手于我寡人。——《左傳·隱公十一年》
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左傳·成公二年》
晉侯復假道于虞以伐 虢。——《左傳·僖公五年》
以書假余。——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假諸人。
而強假焉。——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2) 又如:假榻(借住);假館(借館舍以住宿;借用書塾讀書);假宿(借宿);假以辭色(好言好語、和顏悅色的對待);假途滅虢(春秋時晉國向虞國借路攻打虢國。滅虢回兵時把虞國了滅掉了。后以此比喻以“假途”為名,行滅他國之實的計策)
(3) 租賃;雇傭 [hire]
久假而不歸。——《孟子·盡心上》
(4) 又如:假居(租屋而居;暫借居住);假稅(租賃應繳的稅);假賃(借,租借)
(5) 憑借 [depend on]
假輿馬者。——《荀子·勸學》
假舟楫者。
善假于物也。
(6) 又如:假力于人(憑借他人的力量);假助(借助);假虎(比喻借用他人之事作威作福的人);假虎張威(狐假虎威)
(7) 授予;給予 [give]
假大兵權。——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假吾人彭聃之壽。——[英] 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8) 又如:假兵權(給予兵權);假人(授予人);假年(給以歲月。指延長壽命);假息(茍延殘喘)
(9) 寬容;寬饒 [tolerate]
大臣犯法,無所寬假。——《北史·魏世祖紀》
(10) 又如:假易(寬縱;寬容);假縱(寬縱)
(11) 偽托;假冒 [make a pretext]。如:假妝(假扮;扮作);假口(假托;假冒);假批子(冒名頂替者)
(12) 通“嘉”。贊美,表彰 [laud;praise]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詩·周頌·維天之命》
假樂君子,顯顯令德。——《詩·大雅·假樂》
假而禮之,厚而勿欺,則天下之士至矣。——《管子·小問》
◎ 假
<連>
(1) 假設,如果 [if]
假之有人而欲南,無多。——《荀子·正名》
假其驚怖斯言。——[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2) 又如:假饒(如果;假若);假似(如果;假設);假之(假若);假而(假如)
(3) 即使 [even]。如:假是(即使;縱然);假遭(即使,如果)
◎ 假
〈副〉
(1) 暫且;權宜 [for the moment]
吾未哺食,請假設草具。——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2) 又如:假嘈(胡亂應付);假延(暫且延緩);假埋(假葬。暫時埋葬以待改葬);假翮(暫時依附)
◎ 假
〈介〉
(1) 憑借 [by virtue of]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勸學》
愿假寵以請予諸侯。——《左傳·昭公四年》
假此科斂丁口。——《聊齋志異》
(2) 當 [as]
假今之世。——《荀子》
(3) 另見
基本詞義
◎ 假
〈名〉
(1) 休假 [holiday;vacation]
聊假日以消憂。——王粲《登樓賦》
(2) 又如:放假三天;假限(假期,假期的期限);假休(休假);假告(告假);假卒(休假的士兵)
(3) 另見
基本詞義
◎ 假
〈形〉
(1) 通“遐”。遠 [far;distant]
彼且擇日而登假。——《莊子·德充符》
告喪,曰天王登假。——《禮記·曲禮下》
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淮南子·齊俗》
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幾若華胥氏之國,而帝登假。——《列子·黃帝》
(2) 又如:假爾攸仰
(3) 另見
康熙字典
假【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9畫
《廣韻》古雅切《集韻》《韻會》舉下切,音賈。《詩·小雅》不遑假寐。《註》不脫衣冠而寢。
又借也。《禮·王制》大夫祭器不假。《左傳·桓六年》申繻曰:取于物爲假。
又《周禮·六書註》假借者,令長之類是也。
又《禮·曲禮》假爾泰龜有常,假爾泰筮有常。《疏》假,因也。
又《楚漢春秋》會稽假守殷通。《註》假謂兼攝也。
又《爾雅·釋詁》假,大也。《詩·大雅》假哉天命。《儀禮·士冠禮》髦士攸宜,宜之于假。
又設辭。《列子·楊朱篇》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濟。禽子曰:假濟爲之乎。
又北假,地名。《史記·秦始皇紀》使蒙恬渡,取高關陶山北假中。
又與嘉同。美也。《詩·大雅》假樂君子。《中庸》作嘉。《毛傳》假,嘉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與遐通。《揚子·法言》假言周於天地,贊於神明。《註》假作遐。
又《集韻》《韻會》居迓切《正韻》居亞切,音價。休沐也。《晉書·王尼傳》護軍與尼長假。《歐陽修·題跋》言旬休,皆休假也。
又《集韻》《正韻》與格同,至也。《易·萃卦》王假有廟。
又葉胡故切,音互。《宋玉·招魂》結撰至思,蘭芳假些。人有所極,同心賦些。
又葉古我切,音果。《陶潛·命子詩》旣見其生,實欲其可。人亦有言,斯情無假。
又與嘏同。《禮·禮運》是謂大假。《纂言》假與嘏通。大假者,大其嘏詞也。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假【卷八】【人部】
非眞也。從人叚聲。一曰至也。《虞書》曰:“假于上下。”古疋切。又,古頟切
說文解字注
(假)非眞也。又部曰。叚、借也。然則假與叚義略同。六書六曰假借。謂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也。從人。叚聲。古雅切。古音在五部。虞書曰。虞書當作唐書。說見禾部。假于上下。堯典文。此引經說假借也。彳部曰。徦、至也。經典多借假爲徦。故偁之。淺人不得其例。乃於虞書曰之上加一曰至也四字。又分非眞也爲古雅切。至也爲古頟切。而不知古音無此區別也。今刪正。學者茍於全書引經說假借之處皆憭然。則無所惑矣。○毛詩雲漢傳、泮水傳假、至也。烝民、玄鳥、長發箋同。此皆謂假爲徦之假借字也。其楚茨傳格、來也。抑傳格至也。亦謂格爲徦之假借字也。又那傳、烈祖傳假、大也。此與賓筵、卷阿傳之嘏、大也。同謂假爲嘏之假借字也。又假樂傳、維天之命傳假、嘉也。此謂假爲嘉之假借字也。
- 假的詞語 組詞
- 假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