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行
⒈ ?行列:字里行間。羅列成行。
⒉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幾?
⒊ ?步行的陣列。
⒋ ?量詞。用于成行的東西:淚下兩行。
⒌ ?某些營業(yè)所:銀行。花行。商行。
⒍ ?行業(yè):同行。各行各業(yè)。
⒎ ?用長的針腳成行地連綴:行棉襖。行幾針。
其他字義
行
⒈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蹤。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遠自邇。
⒉ ?出外時用的:行裝。行篋。行李。
⒊ ?流通,傳遞:行銷。風行一時。
⒋ ?從事:進行。
⒌ ?流動性的,臨時性的:行商。行營。
⒍ ?足以表示品質(zhì)的舉止行動:行徑。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⒎ ?實際地做:行禮。行醫(yī)。行文。
⒏ ?可以:不學習不行。
⒐ ?能干:你真行。
⒑ ?將要:行將畢業(yè)。
⒒ ?古代指物質(zhì)的基本元素:五行(“金”、“木”、“水”、“火”、“土”)。
⒓ ?古詩的一種體裁:長歌行。
⒔ ?漢字字體的一種:行書。
⒕ ?姓。
異體字
漢英互譯
go、travel、do、all right、O.K.、capable、row、soon
相關(guān)字詞
止、言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 行的意思、基本解釋,行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行
〈名〉
(1) (象形。本義:道路)
(2) 同本義 [road]
行,道也。——《說文》
行有 人。——《詩·小雅·小弁》
遵彼微行。——《詩·豳風·七月》
(3) 又如:行葦(路旁蘆葦);行阡(道路);行神(路神);行程(路程);行街(大路)
(4) 直排為行,橫排為列 [line;row]
左右陳行,戒我?guī)熉谩!对姟ご笱拧こN洹?/p>
凌余陣兮躐余行。——《楚辭·九歌·國殤》
奉讀書,五行并下。——《后漢書·應(yīng)奉傳》
(5) 軍隊編制,二十五人為一行 [the ranks]
鄭伯使卒出貑,行出犬雞。——《左傳·隱公十一年》
(6) 隊伍,軍隊 [army]
陳勝、 吳廣皆次當 行。——《史記·陳涉世家》
必能使行陣和睦。——諸葛亮《出師表》
(7) 又如:行陣(軍隊行列);行陣和睦(指軍隊協(xié)調(diào)團結(jié));行首(軍隊的行列);行陣(行伍。舊指軍隊)
(8) 行業(yè)。原指工商業(yè)中的類別,后亦泛指職業(yè) [trade;profession;line of business]
皆次當行。——《史記·陳涉世家》
(9) 又如:干裝修水管這一行;你干哪一行?;行計(行業(yè));行戶(行業(yè),妓院;商戶)
(10) 營業(yè)機構(gòu);商行 [business firm]。如:行鋪(商行店鋪);行貨(貨物;特指壞貨,劣貨;隱語指男性生殖器);行戶(宋以后稱加入商行的商戶)
(11) 排行 [seniority among brothers and sisters]。如:你行幾,我行二;行第(排行的次序)
(12) 輩分 [generation]
丈人行也。——《漢書·李廣蘇建傳》
(13) 又如:行次
(14) 引申表示多數(shù) [-s;-es]。如:和尚行;僧尼行
詞性變化
◎ 行
〈動〉
(1) 連續(xù)貫穿 [run through]
以次貫行,固執(zhí)無違。——《漢書》
(2) 用長的針腳將棉衣等活計連綴起來為行。也作“絎” [quilt]。如:行棉襖;行棉被
◎ 行
〈代〉
(1) 這里 [here]——表示處所
這小賤人不來我行回話。——《西廂記》
(2) 那里 [there]——表示處所
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周邦彥《風流子》
(3) 另見
基本詞義
◎ 行
〈形〉
(1) 剛強 [bold]
行,行行,剛強的樣子。——《集韻》
(2) 另見
康熙字典
行【申集下】【行部】 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0畫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從彳從亍。《韻會》從彳,左步。從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shè)主軷上。
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又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又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跡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nèi)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又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又《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又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又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nèi)山陽縣西。
又《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又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又《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又《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又《韻補》葉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cè)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又《集韻》乎監(jiān)切,音嗛。與銜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行【卷二】【行部】
人之步趨也。從彳從亍。凡行之屬皆從行。戶庚切
說文解字注
(行)人之步趨也。步、行也。趨、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謂之行。統(tǒng)言之也。爾雅。室中謂之時。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析言之也。引伸爲巡行、行列、行事、德行。從彳亍。彳、小步也。亍、步止也。戶庚切。古音在十部。凡行之屬皆從行。
- 行的詞語 組詞
- 行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