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d/file/zi/zidian19958.png)
公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公
⒈ ?正直無私,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無私。
⒉ ?共同的,大家承認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⒊ ?國家,社會,大眾:公共。公安(社會整體的治安)。公眾。公民。公論(公眾的評論)。
⒋ ?讓大家知道:公開。公報。公然。
⒌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國周代指“太師”、“太傅”、“太保”;西漢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公子。公主。
⒍ ?敬辭,尊稱男子:海公。包公。諸公(各位)。
⒎ ?雄性的:公母。公畜。
⒏ ?對長輩和年老人的稱呼:公公。外公(外祖父)。
⒐ ?姓。
異體字
- ?
漢英互譯
fair、general、impartial、public、father
相關字詞
母、私、婆
造字法
會意:從八、從厶
English
fair, equitable; public; duke
※ 公的意思、基本解釋,公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公
〈形〉
(1) (會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來表示“與私相背”,即“公正無私”的意思。本義:公正,無私)
(2) 同本義 [just]
公,平分也。——《說文》
背厶謂之公,或說,分其厶以與人為公。——《韓非子·五蠹》
公之為言公正無私也。——《春秋·元命苞》
兼覆無私謂之公。——《賈子·道術》
舉公義,辟私怨。—《墨子·尚賢上》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 又如:公氣(正大,公正);公素(公正質樸);公潔(公正廉潔);公慎(公正謹慎);公誠(公正誠實)
(4) 共,共同 [common]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清· 黃宗羲《原君》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5) 又如:公患(共同的憂患,共同的禍患);公擬(共同擬定);公律(公認的規律)
(6) 公共,公家,公眾的。與“私”相對 [public;collective]
漢之為 漢,凡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 漢· 賈誼《論積貯疏》
(7) 又如:公中(公眾;大伙兒;公家;公有的。引申為誰也不管的);公揖(向眾人所作的一個揖禮);公本(公眾的奏本);公欲(公眾的欲望);公餞(公眾舉行的餞行宴)
(8) 屬于國際間的問題 [international]。如:公海;公元;公尺,公里
(9) 雄的,雄性的 [male]。如:公畜
詞性變化
◎ 公
〈名〉
(1) 朝廷;國家 [the court;the state]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園治產,以給公上。——《漢書·楊惲傳》
某姓兄弟,以把持公倉,法應立決。——清· 方苞《獄中雜記》
(2) 又如:公上(朝廷;官家);公幣(國家鑄造的貨幣);公壤(國家公有土地);公憲(國法)
(3) 君王 [emperor]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左傳·莊公十年》
(4) 又如:公邑(國君的直轄地);公王(君王);公府(君主之府;官府);公寢(君主處理政事的宮室);公廟(指國君諸侯之廟)
(5) 公事;政府或機關的工作 [official business]
被(借作“披”,穿)之僮僮(通“童童,光潔的樣子),夙夜在公。——《詩·召南·采蘩》
矇瞍奏公。——《詩·大雅·靈臺》
王公伊濯。——《詩·大雅·文王有聲》
實維爾公允師。——《詩·周頌·酌》
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 偃( 子游名, 武城宰)之室也。——《論語·雍也》
(6) 又如:公人(舊時衙門里的差役);公事人(犯人);公見(公務繁忙)
(7) 古爵位名 [duke]
公,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國稱侯;小國稱伯、子、男。——《公羊傳》
爾公爾侯,逸豫(快樂)無期。——《詩·小雅·白駒》
(8) 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稱 [highest-rank official]。后泛稱朝中職高掌權者
光凡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壹為大司徒、大傅、大師,歷三世居公輔位,前后十七年。——《漢書·孔光傳》
(9) 又如:公卿(泛指朝廷中的高官);公族(諸侯的同族,王公的子孫);公徒(諸侯的步兵);公令(諸侯的命令);公孫(諸侯之孫)
(10) 舊時對男性的長者或老人的尊稱 [the revered Mr.]
凡尊老,周晉秦隴謂之公。——《方言》六
趙中大夫 白公。——《漢書·溝洫志》
游諸公。——《漢書·田叔傳》
公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史記·項羽本紀》
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1) 又如:張公;許孟公;公母(方言。指大爺大娘老兩口);公修公德,婆修婆德(修德屬于個人,不得代替)
(12) 通“翁”。父。又丈夫的父親 [father;husband’s father]
宋人嫁子,若公知其盜也,逐而去之。——《淮南子·汜論》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3) 又如:公姥(指公婆;指岳父);公姑(丈夫的父母,亦稱“公婆”)
(14) 長本人兩輩的男性親屬 [male family dependent higher than oneself of two generations]。如:外公;舅公
(15) 通“功”。勞績,功績 [meritorious service;achievement]
當此之時,諸侯莫能以德,而爭于公利,故以權相傾。——《鹽鐵論·輕重》
壽張侯以公德加位特進。—— 漢《中常侍騎都尉樊——安碑》
(16) 又如:無公(沒有功勞);膚公(微小的功績)?
◎ 公
〈動〉
公布,讓眾人知道 [make known to;publish]。如:公之于世;公之世人
◎ 公
〈副〉
(1) 公然;公開地 [openly]
殘賊公行,莫之或止。——漢· 賈誼《論積貯疏》
公然搶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 又如:公討(公開揭露聲討);公言(公開談論;公眾的言論);公取(謂公然奪取他人財物)
康熙字典
公【子集下】【八部】 康熙筆畫:4畫,部外筆畫:2畫
〔古文〕?《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工。《說文》平分也。從八從厶。八,猶背也。厶音私。《韓非曰》自營爲厶,背厶爲公。《徐曰》會意。《爾雅·釋言》無私也。《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又《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
又《禮·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爲公。《註》公猶共也。
又爵名,五等之首曰公。《書·微子之命》庸建爾于上公。
又三公官名。《韻會》周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漢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
又官所曰公。《詩·召南》退食自公。
又父曰公。《列子·黃帝篇》家公執席。《前漢·郊祀志》天子爲天下父,故曰鉅公。
又婦謂舅曰公。《前漢·賈誼策》與公倂倨。
又尊稱曰公。《賈誼策》此六七公皆亡恙。
又相呼曰公。《史記·毛遂傳》公等碌碌。
又事也。《詩·召南》夙夜在公。《註》夙夜在視濯垢饎爨之事。
又星名。《隋書·天文志》七公七星,在招搖東,天之相也。
又姓。《韻會》漢有公儉。
又諡法,立志及衆曰公。
又與功通。《詩·小雅》以奏膚公。《大雅》王公伊濯。
又《集韻》諸容切,音鐘。同妐。夫之兄爲兄妐。一曰關中呼夫之父曰妐。或省作公。通作鍾。
又《韻補》葉姑黃切,音光。《東方朔·七諫》邪說飾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直士隱而避匿兮,讒諛登乎明堂。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公【卷二】【八部】
平分也。從八從厶。八猶背也。韓非曰:背厶爲公。古紅切
說文解字注
(公)平分也。從八厶。八厶、背私也。今本從八從厶。凡此等從字皆淺人所增。八猶背也。鄭注堯典分北三苗云。北猶別也。證以韋昭吳語注云。北古之背字。然則許鄭之語正互相發明。分別之乃相僢背。其義相因相足。故許不云八、背也。而云猶背。鄭不云北、別也。而云猶別。凡古訓故之言猶者視此。古紅切。九部。韓非曰。背厶爲公。五蠹篇。倉頡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者謂之公。自環爲厶、六書之指事也。八厶爲公、六書之會意也。
- 公的詞語 組詞
- 公的成語
- dài zhào gōng chē待詔公車
- mèng jiàn zhōu gōng夢見周公
- gōng ěr wàng sī,guó ěr wàng jiā公耳忘私,國耳忘家
- fèng gōng zhèng jǐ奉公正己
- zhuān xīn xiàng gōng專心向公
- jiǎng bá gōng xīn獎拔公心
- zì bào gōng yì自報公議
- yī guó sān gōng一國三公
- fù gōng zhé zú覆公折足
- guó ěr wàng jiā,gōng ěr wàng s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
- zhèn yīng gōng cháo振纓公朝
- jiè gōng xíng sī借公行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