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d/file/zi/zidian20013.png)
給
部首纟部 總筆畫9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XWGK 五行木 統(tǒng)一碼7ED9
筆順フフ一ノ丶一丨フ一
名稱撇折、撇折、提、撇、捺、橫、豎、橫折、橫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給(給)
⒈ ?交付,送與:給以。給予。送給。獻(xiàn)給。
⒉ ?把動作或態(tài)度加到對方:給他一頓批評。
⒊ ?替,為:給大家?guī)兔Α?/p>
⒋ ?被,表示遭受:房子給火燒掉了。
⒌ ?把,將:請你隨手給門送上。
其他字義
給(給)
⒈ ?供應(yīng):供給。補(bǔ)給。給養(yǎng)。自給自足。
⒉ ?富裕,充足:家給人足。
⒊ ?敏捷:言論給捷。
異體字
- 給
漢英互譯
present、tip
造字法
形聲:從纟、合聲
English
give; by, for
※ 給的意思、基本解釋,給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給
給
〈動〉
(1) [口]
(2) 使對方得到或遭受到 [give;grant;hand]。如:給他一張票;我給他字典;給我一片面包;給臉(給面子;給以禮遇);給個炭簍鬼戴(抹黑;使人難堪)
(3) 讓;使;叫 [let]。如:給我看看;別叫風(fēng)給刮散了
詞性變化
◎ 給
給
〈介〉
(1) 表示對象、目的,相當(dāng)于“為”、“替” [for;for the benefit of ]。如:為給人類帶來利益而工作;給饑餓者所需要的食物;寄給我的信
給傷員包扎
(2) 引進(jìn)動作行為的主動者,或表示被動語態(tài),相當(dāng)于“被” [by]。如:機(jī)器給弄壞了;屋子里給弄得亂七八糟
(3) 表示方向,相當(dāng)于“朝”、“對”、“向” [to]。如:給這兒灌水;給他送禮;給老師行禮;給他使了個眼色
◎ 給
給
〈助〉
(1) 用在某些動詞前面,用以加強(qiáng)語氣 [used before some verbs,giving stress to the tone]。如:保不住給忘了;風(fēng)把門給吹開了;您給找個人
碗給打碎了;褲腿都叫露水給濕透了
(2) 另見
基本詞義
◎ 給
給
〈形〉
(1) (形聲。從糸,合聲。本義:衣食豐足;充裕)
(2) 同本義 [ample;be well provided for;abundant]
給,相足也。——《說文》
事之供給。——《國語·周語》
歲歲廣開,百姓充給。——《齊民要術(shù)·序》
則日不足,力不給。——《韓非子·有度》
要曰強(qiáng)本節(jié)用,則人給家足之道也。——《史記·太史公自序》
(3) 又如:給富(豐足富裕);給足(豐足)
(4) 口齒伶利 [clever]
御人以口給,屢憎于人。——《論語》
(5) 又如:給口(口才敏捷);給捷(敏捷)
詞性變化
◎ 給
給
〈動〉
(1) 充足的供給,以物質(zhì)給予對方 [provide]
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史記·高祖本紀(jì)》
給貢職郡縣。(像秦國的郡縣那樣貢納賦稅。給,供。)——《戰(zhàn)國策·燕策》
給其食用。——《戰(zhàn)國策·齊策四》
請鑄銅記給之。——《宋史·職官志》
藝蔬自給。——清· 張廷玉《明史》
給軍民賞月錢。——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2) 又如:補(bǔ)給;配給;自給自足;給使(供人差使);給與(授物與人)
(3) 授與,交付 [confer]
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呂氏春秋》
◎ 給
給
〈副〉
(1) 速,捷 [quickly]
富必給貧,壯必給老。——《鄧析子》
(2) 另見
康熙字典
給【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6畫
《廣韻》《正韻》居立切《集韻》《韻會》訖立切,音急。《說文》相足也。《玉篇》供也,備也。《左傳·僖十三年》敢不共給。《前漢·禮樂志》日不暇給。《註》給,足也。
又《集韻》極業(yè)切,音劫。敏言也。《禮·仲尼燕居》恭而不中禮謂之給。《註》謂?給。《論語》禦人以口給。《何晏註》佞人口辭?給。
又《集韻》於業(yè)切。義同。
又《集韻》轄夾切,音洽。歲在未曰汁給。通作洽。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給【卷十三】【糸部】
相足也。從糸合聲。居立切
說文解字注
(給)相足也。足居人下。人必有足而後體全。故引申爲(wèi)完足。相足者、彼不足此足之也。故從合。從糸。合聲。形聲亦會意也。居立切。七部。
- 給的詞語 組詞
- 給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