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疔
〈名〉
病名,即疔瘡 [furuncle]。一般發于顏面及手足等部位,根深形小,其狀如釘,故名。如:紅絲疔;蛇頭疔
康熙字典
疔【午集中】【疒部】 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2畫
《集韻》當經切,音丁。病創。《方書》疔形有十三種,紅絲疔宜急用針刺斷疔腫,痛者取菊花葉,搗汁傅之。冬月用菊根,效同。
又《集韻》籀文疒字。詳疒字註。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疒【卷七】【疒部】
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之形。凡疒之屬皆從疒。女戹切
說文解字注
(疒)倚也。倚與音相近。人有疾痛也。也字玉篇有。象倚箸之形。橫者直者相距。故曰象倚箸之形。或謂卽牀狀牆戕之左旁。不知其音迥不相同也。女戹切。十六部。凡
之屬皆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