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飽
飽
〈形〉
(1) (形聲。從食,包聲。本義:吃足)
(2) 同本義。與“饑”相對 [have eaten one's fill]
飽,厭也。——《說文》
飽,滿也。——《廣雅》
既醉既飽。——《詩·小雅·執競》
樂歲(豐年)終身飽。——《孟子·梁惠王上》
食不飽,力不足。——唐· 韓愈《雜說》
生為之飽。——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又如:酒足飯飽;飽食暖衣(吃得飽,穿得暖。比喻生活富裕安樂)
(4) 充足,多 [full]
有學飽而才餒,有才富而學貧。——《文心雕龍·事類》
(5) 又如:飽參(參悟真理甚多)
詞性變化
◎ 飽
飽
〈動〉
(1) 飽滿 [plump;full]。如:谷粒很飽
(2) 滿足 [satisfy]
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詩·大雅·既醉》
(3) 又如:一飽眼福;飽德(飽足以德,備受德惠)
◎ 飽
飽
〈副〉
足足地 [fully;to the full]。如:飽餐一頓
康熙字典
飽【戌集下】【食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5畫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博巧切,包上聲。《說文》厭也。《玉篇》飽滿也。《廣韻》食多也。《易·漸卦》飮食衎衎,不素飽也。《禮·文王世子》嘗饌善,則世子亦能食。嘗饌寡,世子亦不能飽。
又《陸機·豪士賦》心翫居常之安,耳飽從諛之說。
又姓。《正字通》宋添差通判臨江軍事飽安盈。
又《五音集韻》許旣切,音欷。飫也。
又古通有韻。《詩·小雅》牂羊墳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鮮可以飽。
又葉彼五切,音補。《吳子·治兵篇》適其水草,節其飢飽。冬則溫廐,夏則涼廡。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飽【卷五】【食部】
猒也。從食包聲。,古文飽從
。
,亦古文飽從卯聲。博巧切〖注〗
,亦古文飽。
說文解字注
(飽)猒也。甘部曰。猒、飽也。是爲轉注。從。包聲。博巧切。古音在三部。
()古文飽。從丣聲。丣古文孚也。孚聲在三部。
()亦古文飽。從丣聲。丣聲亦在三部。
- 飽的詞語 組詞
- 飽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