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d/file/zi/zidian2597.png)
幽
部首幺部 總筆畫(huà)9畫(huà) 結(jié)構(gòu)鑲嵌
五行土 統(tǒng)一碼5E7D
筆順丨フフ丶フフ丶フ丨
名稱(chēng)豎、撇折、撇折、點(diǎn)、撇折、撇折、點(diǎn)、豎折/豎彎、豎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幽
⒈ ?隱藏,不公開(kāi)的:幽會(huì)。幽居(a.隱居;b.幽靜的住處)。幽憤。幽咽。
⒉ ?形容地方很僻靜又光線暗:幽谷。幽靜。幽暗。
⒊ ?沉靜而安閑:幽閑。幽趣(幽雅的趣味)。幽婉。
⒋ ?把人關(guān)起來(lái),不讓跟外人接觸:幽禁。幽閉。幽囚。
⒌ ?迷信的人指陰間:幽靈。幽魂。
⒍ ?古地名,大致相當(dāng)于今中國(guó)河北省、遼寧省南部一帶:幽州。幽燕(
)。異體字
漢英互譯
deep and remote、imprison、quiet、secluded、secret、serene
造字法
會(huì)意兼形聲:從山、從二幺、二幺亦聲
English
quiet, secluded, tranquil; dark
※ 幽的意思、基本解釋?zhuān)氖鞘裁匆馑加?b>新字典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幽
〈動(dòng)〉
(1) 同本義 [conceal]
幽,隱也。——《說(shuō)文》。段注:“幽,從山,猶隱從阜,取遮蔽之意。”
昆侖旁薄幽。——《太玄·中》。注:“隱也。”
雍遏不通曰幽。——《周書(shū)·謚法》
以致其幽。——唐·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shū)》
(2) 退隱;潛藏 [withdraw from society and live in solitude]
幽居而不淫。——《禮記》
南陽(yáng)之弊幽。——《戰(zhàn)國(guó)策》
(3) 又如:幽隱(隱居的賢才);幽士(幽子,幽人。幽隱之人;隱士);幽女(隱居無(wú)偶的女子)
(4) 囚禁 [put in jail]
公侯失禮則幽。——《荀子·王霸》。楊倞注:“幽,囚也。”
欒書(shū)中行偃劫而幽之。——《呂氏春秋·驕恣》
乃幽武。——《漢書(shū)·李廣蘇建傳》
(5) 又如:幽困(囚禁);幽 (拘禁 害);幽 (囚禁而 );幽劫(遭囚禁,被脅制);幽 (囚禁處 );幽廢(幽禁廢黜)
(6) 隱藏 [hide]。如:幽潛(隱藏之人;隱士);幽情(深藏于內(nèi)心的綿長(zhǎng)衷情);幽悰(隱藏在內(nèi)心的感情)
詞性變化
◎ 幽
〈形〉
(1) 昏暗;陰暗 [dusky]
幽,微也。——《爾雅》
幽,冥也。——《小爾雅》
幽明之占。——《史記·五帝紀(jì)》
方世俗之幽昏兮。——《楚辭·惜誓》
水府幽深。——唐· 李朝威《柳毅傳》
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wú)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幽晦以多雨。——《楚辭·屈原·涉江》
(2) 又如:幽巖(深暗的巖洞);幽房(深暗的房間);幽室(幽暗或沒(méi)有光亮的房子);幽隱(幽暗不明);幽國(guó)(政治昏暗的國(guó)家);幽暮(昏暗的傍晚);幽昧(昏暗不明)
(3) 深邃 [deep]
幽,深也。——《爾雅》
入于幽谷。——《易·困》
幽幽南山。——《詩(shī)·小雅·斯干》。傳:“幽幽,深遠(yuǎn)也。”
出自幽谷,遷于喬木。——《詩(shī)·小雅·伐木》
(4) 又如:幽閨弱質(zhì)(閨閣中的弱女子);幽扃(深鎖的門(mén));幽谷(深谷);幽冤(深冤);幽閨(深閨。指舊時(shí)女子的臥房);幽情(深遠(yuǎn)或高雅的情思)
(5) 幽靜 [peaceful]
幽獨(dú)處乎山中。——《楚辭·屈原·涉江》
青云動(dòng)高興,幽事亦可悅。——杜甫《北征》
(6) 又如:幽軒(幽靜有窗的小室);幽真(幽靜純真的情趣);幽娟(幽靜美好);幽敞(幽靜寬敞);幽偏(靜僻之處);幽塢(僻靜的山坳);幽隅(僻靜處);幽棲(幽僻的棲止之處)
(7) 卑微 [humble]。如:幽介(卑微孤介的人);幽仄(微賤;卑陋);幽陋(卑微);幽柔(低微柔弱)
(8) 幽雅 [gentle]
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9) 又如:幽妍(清秀);幽秀(幽雅秀麗);幽姿(幽雅的姿態(tài));幽致(幽雅別致)
(10) 通“黝”(
)。黑色 [black]其桑有幽。——《詩(shī)·小雅·隰桑》
再命赤靶幽衡。——《禮記·玉藻》。毛傳:“幽,黑色也。”
◎ 幽
〈名〉
(1) 幽靜隱蔽的地方 [quiet place]
虎豹得幽,而威可載也。——《管子》
(2) 墳?zāi)?[grave]。如:幽宮(墳?zāi)?;幽宅(墳?zāi)?;幽阡(墓道);幽石(墓石)
(3) 陰間 [hell]
九幽十八獄,無(wú)此黑暗也。——《聊齋志異》
(4) 又如:幽冥界(陰曹地府);幽孽(人 后在陰間所受的苦難);幽神(鬼神);幽陰(陰間)
(5) 幽州 [You district]
東北曰幽州。——《周禮·職方式》
燕曰幽州。——《爾雅》
幽州在北,幽昧之地也。——《釋名·釋州國(guó)》
(6) 古地名
(7) 在今河北省北部及遼寧等地
(8) 在今北京市及所屬通縣、房山及河北省武清、永清、安次等縣境內(nèi)
康熙字典
幽【寅集下】【幺部】 康熙筆畫(huà):9畫(huà),部外筆畫(huà):6畫(huà)
《唐韻》《集韻》於虯切《韻會(huì)》幺虯切《正韻》於尤切,音呦。《說(shuō)文》幽隱也。《易·履卦》幽人貞吉。《疏》幽隱之人,守道貞吉。《禮·儒行》幽居而不淫。《疏》君子雖復(fù)隱處,常自修整不傾邪也。《後漢·章帝章和元年詔》光照六幽。《註》謂六合幽隱之處也。
又《爾雅·釋詁》幽,微也。《疏》幽者,深微也。《史記·樂(lè)書(shū)》極幽而不隱。
又《玉篇》幽,深遠(yuǎn)也。《易·繫辭》無(wú)有遠(yuǎn)近幽深。《疏》言易之告人,無(wú)問(wèn)遠(yuǎn)之與近,及幽邃深遠(yuǎn)之處,皆告之也。《詩(shī)·小雅》幽幽南山。《註》幽幽,深遠(yuǎn)也。
又《玉篇》幽,不明。《正韻》幽,闇也。《書(shū)·舜典》黜陟幽明。《註》黜退其幽者,升進(jìn)其明者。《禮·檀弓》望反諸幽,求諸鬼神之道也。《註》鬼神處幽闇。
又《正韻》幽,囚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幽於縲紲。《楊?lèi)翀?bào)孫會(huì)宗書(shū)》身幽北闕。
又州名。《書(shū)·舜典》肇十有二州。《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wèi)幽州幷州。《爾雅·釋地》燕曰幽州。《疏》燕其氣深要,厥性剽疾,故曰幽。幽,要也。
又地名。《左傳·莊十六年》同盟于幽。《註》幽,宋地。
又國(guó)名。《山海經(jīng)》大荒之中,有思幽之國(guó),思士不妻,思女不夫。《註》言其人直思感而氣通,無(wú)配合而生子。
又姓。《廣韻》出《姓苑》。
又與黝通。《集韻》黝或作幽。《禮·玉藻》一命縕紱幽衡,再命赤紱幽衡。《註》幽,讀爲(wèi)黝黑之黝。
又葉於交切,音窔。《道藏歌》迴舞太空嶺,六氣運(yùn)重幽。我際豈能窮,使?fàn)柦K不彫。
又《詩(shī)·小雅》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旣見(jiàn)君子,德音孔膠。《傳》幽,黑色。
說(shuō)文解字
說(shuō)文解字
幽【卷四】【部】
隱也。從山中,
亦聲。於虯切
說(shuō)文解字注
(幽)隱也。部曰。隱、蔽也。小雅。桑葉有幽。毛曰。幽、黑色也。此謂幽爲(wèi)黝之假借。玉藻幽衡。鄭云。幽讀爲(wèi)黝。毛不易字。鄭則易之。周禮牧人陰?kù)胗糜纳J仂鲇膱字`嵥巨r(nóng)皆幽讀爲(wèi)黝。引爾雅地謂之黝。今本幽黝字互譌。從山
。幽從山猶隱從
。取遮蔽之意。從
者、微則隱也。
亦聲。於虯切。三部。
- 幽的詞語(yǔ) 組詞
- 幽的成語(yǔ)